心读《老子》|3.不执着,亦不对抗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

【大义】

        作为一个君王,当以“道”之国。道治天下,当如何治法?其一,不尚贤,即不刻意推崇人才。其二,不贵货,即不刻意看重钱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尚贤,争名。贵货,夺利。

        人是一团欲望,终究逃不过名利二字。如果一个人过分地追名逐利,那么,他即使拥有的再多,灵魂却还是空虚的。

        心思意念还是简单一点好,简单是丰富着的单纯,单纯着的丰富。无知才是最大的智慧,无欲才是最大的幸福。

【心读】

1.

        “尚贤”是墨家的主张。墨子开出一张救世的药方,其中有十味药材,尚贤就是其中一味。其余九味分别是:兼爱、非攻、尚同、天志、明鬼、节葬、节用、非乐、非命。此为墨子十论。

        对此做法,老子显然持反对的意见。他的理由是,有竞争,便会有争斗。竞争会激发人内心的欲望。在欲望面前,人总是容易迷失心智。这是老子的看法。所以,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不为天下先,就是不争。

      老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我想,这很难用对错来简单评价。我只能说,老子的想法有点理想化。过分理想的东西,总是看着挺好,做起来却难。

2.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话听起来,煞有介事,仿佛是人世间的一条真理。于是乎,人们为竞争找到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争得更有自信了。过度的竞争,加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生活也因此变成了一场只有胜败的角逐。世俗的成功,便成为了我们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可是,我们真的快乐吗?我们真的幸福吗?我们没有了片刻的喘息,没有了片刻的驻足停留。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这话用在今天这个时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3.

        有时间,我们真的应该停下来,沐浴着从窗台边斜射下来的阳光,品一杯清茶,读一读米兰·昆德拉的话:

        “为什么缓慢的乐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闲逛的人到哪里去了呢?那些民谣小曲中所歌咏的漂泊的英雄,那些游荡于磨坊、风车之间,酣睡在星座之下的流浪者,到哪去了呢?他们随着小路,随着草原和林中隙地,随着大自然消失了吗?……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被扭曲为无所事事,其实两者完全不同,无所事事的人心情郁闷、觉得无聊,并且不断寻找他所缺失的动力。”

——《缓慢》

        人,真应当为自己的心灵留得简静的一隅,让灵魂得以在其中苏醒和生长。

4.

        老子说话,总是“正言若反”。言论是正面的,听起来却像反面的。一句“常使民无知无欲”,引来了无数人的争论。有人拍案而起,大声疾呼:“这不是搞愚民政策吗?”

        愚不愚民,我真不知道。我想,谁也不知道,只有老子自己知道。不过,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来看这句话?

        古罗马时代的哲学家普鲁塔克说:“研究哲理而外表不像研究哲理,在嬉笑中做成别人严肃认真地做的事,这是最高的智慧。”无知无欲,不是要毁灭,而是要超越。人生如若到了此等境界,那岂不是真的得了大自在?

        无知才是真智慧,无欲才是真幸福。有情却无所累。不执着于万物,亦不对抗万物。这就叫,“世事如棋局,不着者便是高手。一身似瓦瓮,打破了才见真空。”

2016.11.2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读《老子》|3.不执着,亦不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