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教室,构建学习共同体

   

图片发自App

    早就听说了佐藤学和他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近日阅读,获益匪浅。印象最深的一词便是“学习共同体”,它和我国的经典著作《学记》中的“教学相长”一词颇为相似,而“学习共同体”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

    一提起教育教学改革,有人就会觉得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我们普通的一线老师做不了,同时也会觉得必须有大的变化才能称之为改革。这当然是一种误解。《静悄悄的革命》告诉我们,其实,最应该进行改革实验的就是我们一线教师,因为我们离教室和学生最近。如果说教师像一个辛勤耕耘的农夫,那么教室就是最好的试验田。而且,每一个教室里都有它独特的风景,因为学生不同,个性不同,环境不同,氛围不同。只有扎根教室,认真观察和研究,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才能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交流、家校联合,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望。

    首先要学会倾听,“倾听这一行为,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或许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挺积极,但往往是不加思考,脱口而出。考试时他们的成绩并不是很好,因为他们缺乏思考力。所以,教学生学会倾听比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更重要。

  学会倾听,即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解,也要耐心听身边同学的回答,只有会听,才能提升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作为老师,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怎样讲解学生才爱听,才会听,才能听得懂,要慎重地选用学生能理解的词语讲话;此外,还要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作出敏感的对应,不仅是学生的发言内容,还要包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只有老师学会了倾听,才能够与学生心心相印。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受老师的影响,养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的好习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教室,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而是“用心倾听”。

    其次要敢于挑战,要想让我们的教学具有创造性,就必须有课题研究意识,而且是挑战性的课题。有的老师怕上公开课,是因为怕讲不好,怕出丑,还怕受到批评。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哪怕是再出色的公开课,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关键是我们的内心深处有没有接受挑战的勇气,没有公开的研讨,就难以产生创造性的教学。公开,就是在展示自己优点的同时也暴露自己的缺点,只要有勇气坦然面对这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然后要学会合作,时常会听到有老师感慨,现在的孩子行为习惯不好,厌学情绪严重,不好教,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也经常会听到有家长抱怨,这也让家长做,那也让家长做,学校老师都干什么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互相推诿埋怨的局面,是因为家校双方未能达成共识,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只有双方都各自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将合作变成现实。家长参与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类型的知识进行讲解或学习,能参与课外活动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参加,如亲子共读,亲子共写,书法练习,手工制作,拓展训练,野外活动等,即使不会展示才艺,哪怕做一个志愿者也挺好的。家长的亲身参与肯定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佐藤学告诉我们:“走向‘学习共同体’的改革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要把学校建成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而且也要成为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们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成为家长和市民参与学校教育,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为实现这一变革,需要在教室中组织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扎根教室,构建学习共同体,关注孩子们的细微变化,关注他们的健康发展,让师生与家长共同成长,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扎根教室,构建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