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汉纪七-03 晁错谏徙民充边

错又上言曰:"臣闻秦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则卒积死。夫胡、貉之人,其性耐寒;扬、粤之人,其性耐暑。秦之戍卒不耐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耐,乃代翻。服虔曰:偾,仆也,如淳曰:偾,音奋。〕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应劭曰:秦以谪发戍,先自吏有过至于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曹辈尽,复入闾取其左者发之,未及取右而秦亡。孟康曰:秦时复除者居闾之左,后发役不供,复役之也。师古从应说。闾,里门也;居闾之左者,一切发之。〕发之不顺,行者愤怨,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亡,古无字通。〕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汉律: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天下明知祸烈及己也;〔师古曰:猛火曰烈,取以喻耳。〕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倡,〔事见七卷二世元年。〕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

晁错再一次上书说:“臣听说秦起兵攻打匈奴和百越,不是为了保卫边境安宁、防止人民死于战争,而是残暴贪婪,要想扩大它的疆域,所以,功业没有建立,天下已经大乱。而且如果用兵而不了解敌人的虚实强弱,进攻就会被敌人所俘虏,屯守就会被敌人所困死。北方的胡人和貉人,生性耐寒;南方扬、粤一带的人,生性耐暑。秦朝的戍卒不服南北两地的水土,戍守边疆的死在边境,输送给养的死于路上。秦朝百姓被征发当兵,就如同去刑场被处死,于是秦王朝就征发犯罪的人去戍边,称作‘谪戍’。先是征发犯罪的官吏以及赘婿和商人充军,后来又扩大到曾有市籍经过商的人,然后又扩大到祖父母、父母曾有市籍经过商的人,最后强迫居住于闾左按规定不负担兵役的人,也去当兵。胡乱征发,被强迫当兵的人都心怀愤恨,他们遭受必死无疑的厄运,朝廷 却不给以丝毫的报偿,死于战场,他们的家属得不到国家免收一算赋税的回报,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秦的暴政祸及自己。陈胜前去戍边,来到达大泽乡,首先为天下人做出了反秦的表率。天下人响应陈胜,如同流水下泄势不可挡,这是秦以严威强制征兵的恶果。

胡人衣食之业,不着于地,〔着,直略翻。〕其势易以扰乱边境,〔易,以豉翻。〕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畮也。〔师古曰:南畮,所以耕种处也。离,力智翻。〕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数,所角翻。〕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师古曰:才,浅也,犹言仅至也;他皆类此。〕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复,扶又翻。〕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治,直之翻。〕然今【章:甲十五行本"今"作"令";孔本同。】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岁更,见十三卷高后五年。更,工衡翻。〕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因山川地形之便而为之城堑。〕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师古曰:调,谓算度之也。摠计城邑之中,令有千家以上也。调,徒钓翻。〕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民,免罪,拜爵,〔谓有罪者免其罪,无罪者拜爵以劝其徙。〕复其家,〔谓民之欲往者,复除其家征役。复,方目翻。〕予冬夏衣、禀食,能自给而止。〔师古曰:初徙之时,县官且禀给其衣食,于后能自供赡乃止也。予,读曰与;下同。〕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难,乃旦翻。〕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孟康曰:谓胡入为寇,驱收中国,能夺得之者,以半予之。师古曰:孟说非也。言胡人入为寇,驱略汉人及畜产也。人能止得其所驱者,令其本主以半赏之。〕县官为赎。〔张晏曰:得汉人,官为赎也。师古曰:张说非也。此承上句之言,谓官为备价赎之耳。为,于伪翻;下同。〕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师古曰:言非以此事欲立德义于主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言其功万倍于东方之戍卒也。〕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其与秦之行怨民,相去远矣。"〔师古曰:行怨民,言发怨恨之民使行戍役也。〕

“匈奴人的衣食来源,不依靠土地,所以经常扰乱边境,往来转移,有时入侵,有时撤走;这是匈奴人的谋生之业,却使中原汉人离开了农田。现在匈奴人经常在边界一带放牧、打猎,察看汉军守边士兵的状况,发现汉军人少,就会入侵。如果陛下不发兵救援,边境百姓不能指望朝廷的救兵,就会萌发投降敌人的念头;如果陛下发兵救援,发兵太少就不起作用,多发援兵,来自于远方的各县援兵刚刚到达,匈奴军队又已撤走了。不撤走聚集在边境的大量军队,军费开支太大;撤走援兵,匈奴人又乘虚而入。这样连年折腾,那么中原地区就会陷入贫困,百姓无法安居乐业了。幸得陛下担忧边境问题,派遣将吏发兵加强边塞防务,这是对边境百姓的很大恩惠。但是现在远方的士兵驻防边塞,一年轮换一批,不了解匈奴人的本领。不如选常居的人在边境安家从事农耕生产,并且用于防御匈奴入侵,利用有利地势建成高城深沟;在战略要地、交通要道,规划建立城镇,规模不小于千户人口。官府先在城中修建房屋,准备农具,再召募百姓来边城居住,赦免罪名,赏给爵位,免除应募者全家的赋税劳役,并向他们提供冬夏季衣服和粮食,直到他们能生产自足时为止。如果崐不给边塞民众优厚的利禄,就无法使他们长期定居在这片危险困苦的土地上。匈奴入侵,有人能从匈奴手中夺回所掠财物,就把其中的一半给他,由官府为他赎买。边塞的百姓得到这样的待遇,就会邻里街坊相互救援帮助,冒死与匈奴搏斗。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对皇帝感恩戴德想有所报答,而是要想保全亲戚邻居,贪恋财产;与那些不了解本地地形并且对匈奴心怀畏惧的东方戍卒相比,他们防御匈奴的功效要高出一万倍。在陛下当政之时,迁徙百姓以充实边防,使远方没有屯戍边境的徭役;而边塞的居民,父子相互保护,免受被匈奴俘虏的苦难;陛下这样做,利益传到后世,得到圣明的名声,这与秦征发满怀怨恨的百姓去戍守边疆,是不能相比的。”

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

文帝采纳晁错的建议,招募百姓迁往边塞定居。

你可能感兴趣的:(【015】汉纪七-03 晁错谏徙民充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