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
据传,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4000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儿,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的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
清代君山贡茶有“贡尖”与“贡蔸”之分。在山上先按一芽一叶(一旗一枪)将鲜叶采回,然后将每枝嫩梢上的芽头摘下,单独制作。制成的茶叶芽尖如箭,白毛茸然,作为纳贡茶品,称为“贡尖”。摘去芽头后剩下的叶片制成的茶叶,色暗而毫少,不做贡品,称为“贡蔸”。君山银针是由贡尖茶演变发展而来,茶名正式确定于1957年。
君山银针对鲜叶采摘要求很严,每开采期在清明前3天,全部采摘肥硕重实的单芽。要求芽长25至30毫米,宽3至4毫米,芽蒂长约2毫米。为防止擦伤芽头和茸毛,通常盛茶筐内还要衬以白布,足见其采摘的精细。为保证鲜叶质量,还规定了“九不采”,即雨水芽、露水芽、细瘦芽、空心芽、紫色芽、冻伤芽,虫伤芽、开口芽、弯曲芽不采。采回的芽叶要先拣剔除杂,然后方可付制。
君山银针属黄茶类,制作工艺精细而别具一格,分杀、摊放、初烘、摊放、初包、复烘、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10个工序。其中“初包”和“复包”为用纸包裹渥黄的工序,这是形成黄茶特有品质的关键工序。整个制作过程历时三昼夜,长达70多小时。
君山银针具有芽头肥壮,紧实而挺直,茸毛密被,色泽金黄光亮;香气高而清纯,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爽口,叶底鲜亮。用透明玻璃杯冲泡,可见茶在杯中“三起三落”的景象。刚开始时,茶芽在杯中根根竖立悬挂,似万笔书天稍后陆续下沉,有的下沉后又上升,这样忽升忽沉,最多可达3次。最后沉于杯底的芽头仍根根直立,宛如群笋破土,堆绿叠翠,芽景汤色,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
君山银针于1956年在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被赞誉为金镶玉”,并赢得金奖,从此名扬中外。
未完待续……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