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ilitation 呀~

作为一个资深敏捷从业者,Facilitation技能可谓是刚需技能之一,虽然一直在用,也拜读了几本书,参加过几场引导工作坊,但是也是到最近才开始系统的学习一个流派。得益于好友的分享,将自己的心得记录如下,一来为了巩固所学,二来为了温故而知新。

好友师从芬兰引导大师Pepe, 引导体系是CAS,具体是啥呢?框架是Clarifying-Solution-Action, 核心是Me/We/Us, 发散/收敛。

框架

Beginning, 这一趴,主要是是开场。

开场的目的是啥呢? 1)让大家focus到当前的工作坊;2)让参与者之间建立链接,以创造Safe的环境,让参与者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当前的工作坊。

怎么做呢?工具有很多,这里列了3个:

1 Pair Discussion: (Me/We)

    1) 大家先拿一张A4纸,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参与本次工作坊的目的;

    2)两两分享

2 Cocktail Party(Me/We/Us)

    1) 大家先拿一张A4纸,写下自己的名字/能量的来源/期待;

    2)大家站起来,并尽可能多的和别人分享

3 Line

主要就一个问题,大家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Line的占位。

比如:按大家今天的心情/状态占位,➕代表满分心情/状态,➖代表0;或者大家按照敏捷从业经验排序?等等。

Tip: 这里有个小Tips, 大家写下来的有自己名字的A4纸,可以按照各自的座位顺序,贴在会议室显眼的地方,一来,提醒大家我们同在,对这个工作坊是有commitment的;二来,帮助大家/引导者记住大家的名字。

对于这一趴:1) What did I like? 2) What did I Dislike? 3) When to apply?

这几个工具我都很喜欢,开场很重要,会定义整个会议的基调。我最喜欢的是Cocktail Party,因为这里有三个问题,姓名,能量的来源,对此次工作坊的期待。相比较另外两种工具,能更好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建立更多的链接。而且这里会分享一点点私人的信息,而这个会更加有助于建立链接,让场子热起来,能量提上来。

说到不喜欢,个人感觉在用Line的时候,问题的选择要稍微谨慎一点,因为如果问心情,可能会出现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情况。

那什么时候去用呢?只要涉及到需要暖场的时候都可以用。

开场

接下来这一趴是澄清,这里分两种情况,1)要定一个目标;2)要澄清一个问题。

先来说说定一个目标,比如,我们要定义Vision of Agility Enhancement。 怎么操作呢?

1)ME-每个人拿一张A4纸,开始写自己心目中的Vision是啥。工具是 “It would be great, if I....”

2) WE-Small Group Discussion, 2-3个人的小组互相分享自己写下来的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选出Top3,然后派一个代表,站到前面给大家介绍Top 3 items,然后,以自己觉得的优先级贴到墙上(墙上事先画好靶向盘,)

4) 待每个小组Present完毕,大家都站到靶向盘前,开始Silent Moving

5) 让大家Small Group讨论当前的结果,可以建议在Silent Moving 有冲突的小伙伴一组讨论,看看是否有一方能说服另一方

6)以小组为单位,Dot Voting (每组3票)

7)跟大家align选择票数多的进入下一轮Solution环节

8)通过Thumb Evaluation 来衡量大家对这轮结果的满意度,如有人不满意,可以询问,如何做能让TA满意度提高?

这一轮结束,会选出几个Vision, 这里选出了Top 3.

对于这一趴:1) What did I like? 2) What did I Dislike? 3) When to apply?

这几个工具都蛮喜欢的,最喜欢靶向盘,因为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每项内容在大家心里地优先级,非常好地用来团队排忧先级地工具。虽然,对I Wish这个工具有concern,但是我很想多试几次,看看是不是能颠覆TA在我心里的印象。Thumb Evaluation 虽然很简单很好用,但是有的时候,出现很多朝下的大拇指,会让整个场域下来,并且需要引导者再次介入处理,所以,可以尝试用手指5分法,让大家投分。

那什么时候去用呢?逮到机会使劲用。

澄清

Solution这一趴,怎么走呢?刚才选出了Top 3 Vision

1)先让大家每个人在A4纸上写下自己的Solution

2) Small Group 分享自己写的Solution

3) 快速分组,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站到白板纸前,每个白板纸前最多只能有3个人(在大家写的时候,Facilitator在墙上贴了3张白板纸,分别写上Top 3 Vinson)

4)以现在的小组为单位,在分到的白板纸写solution 

5) 团队的人以顺时针旋转一次,到下一个白板纸前,补充他们就当前这个Vision的solution; 再轮换,直到最初的团队回到自己的白板纸前

6)再次分组(在5)讨论的时候,facilitator 到每组,让每个人选一个颜色的笔),白板纸上用彩色的小圆贴贴上颜色,拿到同色的笔的小伙伴站到对应的白板纸前,组成新的团队,然后讨论当前白板纸上,自己喜欢的solution,在喜欢的上面画猪;顺时针挪动,到下一个白板纸上画猪,知道最初的团队回到自己的白板纸

7)大家把超过3头猪的Solution以每条一张A4纸写下来,贴到空白墙上

8)大家到贴满Solution的墙前,挪动自己之后会执行的Solution到另一边。

对于这一趴:1) What did I like? 2) What did I Dislike? 3) When to apply?

我最喜欢Group Brain Writing, 因为它调动了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并收集了所有参与者的想法和贡献。用画猪来挑选大家喜欢的Solution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且增加了趣味性。Rush Method也很喜欢,可以促动大家快速分组。说到不那么喜欢的就是,在“大家喜欢的项?”“大家有commitment的项?”可以着重和参与者讲清楚。

那什么时候去用呢?逮到机会使劲用。

解决方案

终于到Action这一趴了,和前面类似,1)先自己写Action; 2)和身边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action 并听取意见/建议;3)让大家把写下来的Action,贴到对应的Solution旁,并尽量贴出一朵花;4)大家浏览这些Action,可以询问,分享;5)在一轮,small group,但是以批判的态度来对你感兴趣的Action提问题;6)Share & update; 7) 用Thumb Evaluation 让大家对这一轮的结果打分。

对于这一趴:1) What did I like? 2) What did I Dislike? 3) When to apply?

我最喜欢花开,和 Critical Question。花开是因为创造了一个很美的结果,寓意比较好;而Critical Question是让Action更加完善,可执行性更高。可以改善的地方是,在大家写Action的地方,可以给大家一些guideline,比如Action要符合SMART原则之类。

那什么时候去用呢?逮到机会使劲用。

行动

之前提到在Clarifying这里有两个分支,还有一个就是针对Problem。

这里用的是立场分析工具, 通过ME/WE/US方式选出3 Top challenges, 3 Benefits. 在US的阶段是通过签名的方式选出接下来要解决的Problem.

对于这一趴:1) What did I like? 2) What did I Dislike? 3) When to apply?

我很喜欢力场分析,因为适用范围很广。没啥不喜欢,就一个工具。那什么时候去用呢?逮到机会使劲用。

澄清一个问题

学了框架,走了一遍所有的流程,试着自己设计了一个一天的工作坊。哈哈哈~~~

设计一个工作坊

另外,要提一下,在整个工作坊的过程中,要注意大家的energy,必要的时候要及时调整大家的状态和能量,下面列了一些工具,当然,这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具体怎么选择,要依据参与者的情况和场地的情况综合考虑。

”赋能“

然后,作为一个Facilitator, 1)要对内容中立;2)掌控流程。在引导的过程中,一要指令清晰,二要保证大家在同一个page上。ME/WE/US,收敛/发散!

Ending, 如果你很巧读到这篇文章,如果你很巧对Facilitation感兴趣,如果我很有幸能收到你的feedback,请给我留言,很高兴在Facilitation的世界里认识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Facilitation 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