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古诗三首》

文章本天成——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何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对《诗》做出高度评价与概括后,诗这种体裁在我国古代文化体系中得到迅速发展。西汉将《诗》尊为《诗经》;到了唐朝,诗发展至巅峰,涌现出大批优秀的诗人和作品。诗歌一直是人们寄托情感的一种载体。从金戈铁马的豪迈,到春花秋月的柔婉,再到对世事无常的沉思,诗歌背后的别样风情,总让人回味无穷。

一、情痴陆游,“猫奴”放翁

说起陆游,令后人肃然起敬的是他那赤胆忠肝的爱国之情,而令人为之惋惜的则是他那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

陆家是江南一带的名门望族,书香世家。陆游的高祖父陆轸乃进士出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从师王文公,官拜尚书右丞,著有《尔雅新义》《春秋后传》等;父亲陆宰,好藏书,建有“双清堂”,藏书万卷,与尚书石公弼、进士诸葛行仁并称“越州藏书三大家”。陆游在这样的家庭中出生成长,过着令人羡慕的优渥生活,但如此显赫的背景却成为他婚姻的阻碍。

唐琬是陆游母亲的侄女,也就是陆游的表妹,与陆游正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随着年龄的增长,陆游对表妹的感情愈加深厚,而唐琬对陆游亦是十分倾慕。两人虽是表亲,但当时的社会流行亲上加亲,对亲族之间的婚姻并无忌讳,于是陆家便送给唐家一支凤钗作为定亲信物,二人不久之后便举行婚礼,大摆宴席。两人的姻缘也本该就此尘埃落定,谁知却陡生波折。

唐琬的出身虽及不上陆游那般显耀,却也是出身诗书人家,自小便聪慧好学,颇有才名。唐琬生得容貌清秀,又可舞文弄墨,与夫君一唱一和,可谓琴瑟相和,陆游视其为知己,甚是怜爱。但在古代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陆游整日与唐琬缠绵在一起,逐渐荒废了学业,这让望子成龙的陆母很是生气,便以其过门许久却不曾生育为由让陆游休妻。

陆游被迫休妻后又娶新妇,唐琬也另嫁他人。多年以后,二人在沈园不期而遇,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却已形同陌路,陆游心生悲凉,在沈园留下一首《钗头凤·红酥手》后离去。唐琬读罢,悲恸不已,和着词律以一阕《钗头凤·世情薄》相对,不久便郁郁辞世。二人凄美的爱情故事从此与两首词一起为后世传唱。

不知是否感情丰富的人都极有爱心,就连陆游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儿也会沉迷于“吸猫”而无法自拔。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首诗是陆游的七言绝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因其感情深沉悲壮,报国之意至诚而广为流传。然而人们都只知“其二”,却不知“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此诗即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狸奴”便是猫的别称。全诗讲的是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诗人裹着暖和的毛毯坐在屋子里的火堆旁,和猫一起看着窗子外面狂风暴雨的光景,都只想宅在家里而不愿出门。试想这样的场景:一间破屋,一处火堆旁,一人一猫,整整齐齐坐在床上望着窗外,这是多么惬意又温馨的场景,即便是身处陋室,栉风沐雨,得一猫相伴,足矣。

陆游“猫奴”之称名副其实,他为猫所作之诗多达十几首,如《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嘲畜猫》《赠猫》《赠粉鼻》《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群鼠几空为赋》《独酌罢夜坐》《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等。可见,在那些郁郁不得志的漫长岁月中,猫咪给了诗人无尽的温暖和安慰。

二、历史上为什么有两个宋朝

建隆二年,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看着匍匐在自己脚下的一众将领,内心应是豪情万丈,赵家子孙的铁桶江山终是夯实了第一锤。百年之后,若宋太祖果真泉下有知,当得悉“靖康之耻”的消息后,却不知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已一举平定战乱,成为天下共主,却仍然寝食难安。自唐朝以来藩镇割据的危害实在太大,或许某一天也会有人效仿“黄袍加身”而夺取赵氏天下。为此,赵匡胤采纳了丞相赵普的建议,通过削弱兵权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将昔日各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后,赵匡胤趁此良机着手进行军事体制改革。改革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建立“枢密院制度”,枢密使及其副使拥有“调兵”之权,各级将士只有“领兵”之权,两者相互独立,互相监督;第二,施行“内外相维”政策,全国军队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驻扎京城,另一部分戍守各地,两者数量均衡,以此避免一方独大;第三,颁布“兵将分离法令”,全国军队轮流驻防,定期调动,不得在同一驻地长期驻扎,使得兵不识将,将不知兵,避免了一个部队的士兵只忠于一个将领,有效杜绝了地方拥兵自重的局面。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宋朝皇帝把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中了,削弱了地方官的权力,这样做虽然有利于政策推行,带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但这样的管理使得内部政权腐朽堕落,军事力量也非常弱,但这时候宋的邻居却发力了,游牧民族崛起,对大宋江山虎视眈眈。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的统治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靖康之难”后,宋朝大部分的皇室宗亲都被金国俘虏,而康王赵构侥幸逃过一劫,并逃到南京登基即位,国号没改,仍为宋,史称南宋。

南宋在军事政治等领域仍沿袭北宋的旧制度,所以在与金国的对抗中节节败北,一路南迁,一直退到了临安府(浙江杭州),这才借着有利的地理位置与金朝形成了对峙局面。

宋金双方和议后,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划分了疆土,舍弃了一半江山的南宋得到了一时安稳。统治者却并不借此良机重整山河,励志图强,反而纵情享乐,在杭州挥霍无度,大兴土木,建庙修祠,楼宇亭榭一时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上至皇室宗亲、王公贵族,下至达官显贵、富商巨贾,都大肆寻欢作乐,生活糜烂。一时间,人间杭州仿若天堂。

金国占了宋朝的疆域,也把宋朝奢侈的风气一并占了去,与南宋隔着山河,各自安稳享乐。这时蒙古族崛起了,成吉思汗一统草原各部落,其大军先灭西辽,再取西夏,而后灭金,前后不过一二十年,直到入侵南宋时遇上拼死抵抗的南宋军民,开疆拓土的步伐才慢了下来。然而南宋积弱已久,此时也只是负隅顽抗。祥兴二年,宋军大败,蒙古人的铁蹄踏破临安,宋怀宗坠海而亡。至此,前后延续了300余年的两宋王朝的统治终于到了尽头。

虽然宋朝军事力量薄弱,最终灭亡了,但是在这300多年间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却有了空前发展。除了跟唐诗并称的宋词,宋朝还有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机会,你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

三、羽琌山民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便是自号羽琌山民的龚自珍的豪迈之词。

龚自珍是晚清时期有名的诗人,也是力主“更法”“改革”的政治家,他的诗文充溢着爱国热血,着力批判统治者的腐朽无能。龚自珍才华横溢,存诗近800首,文章300余篇,其中以《己亥杂诗》这一组自叙诗最为著名。

龚自珍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与父亲皆为进士,母亲也极有才识,各有诗作文集传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龚自珍的仕途却并没有一帆风顺。

嘉靖十五年,龚自珍应顺天乡试名落孙山,3年后再试重蹈覆辙,乡试如不能过,便只能算是个秀才,这是士大夫阶级最低的层次。直到嘉靖二十三年,龚自珍才中了举人,有了地位较高的身份。本以为这下该顺风顺水了,而后他却又接连两度会试落选,直到第6次会试才得中进士,终于在学历上追齐了他的父亲和祖父。

龚自珍仕途不顺,好不容易考中进士却又因太过耿直,屡次针砭时弊而得罪权贵,遭到排挤打压,直到40多岁仍只担任闲职,不受重用。龚自珍看惯了统治者玩弄权术、腐朽堕落的嘴脸,逐渐厌倦尔虞我诈的官场,感觉自己空怀一腔壮志却无处可报,于是愤然辞官隐退,回到家乡执教兴学,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龚自珍辞职返乡途中,眼看山河凋敝、田地荒芜、民不聊生,不禁触景伤情,写下一首首感叹百姓苦难和讽刺统治者无能的诗作,这一年为己亥年,故集为《己亥杂诗》。这一诗集记录了龚自珍平生所见所闻,所感所言,题材极为广泛。

龚自珍对统治者批判、斥责,对百姓却充满怜悯、同情,他为国家命运担忧,为民族未来操心,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古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