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丝断续东风弱,新月才堪照独愁。解读纳兰容若的《秋千索》

作者简介:

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保成名讳,故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父就是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满洲正黄旗人,是清朝初年满清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即后来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容若少时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都有骄人的成绩;又继承满族传统,擅长骑射和武术。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为一品,常伴康熙皇帝左右。出生在贵胄之家,再加上自己过人的才能,纳兰的前程真谓不可估量,羡煞旁人。但谁知造化弄人,这样一位贵公子,居然厌倦富贵生活,向往平民布衣的日常,甚至有心归隐山林。

可惜世事永远难两全,纵使纳兰有心归隐,但他显赫的家族,是不可能成全他的。所以他只有怀着苦闷的心情继续着他的富贵生活。直到他二十岁时,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两人情感深笃,琴瑟和鸣,纳兰将卢氏因为知己,他抑郁的心情才得到些许的慰藉又。我们常说天意难违,上天将卢氏送到纳兰跟前,跟他相处了三年,在情感浓烈时,上天带走了卢氏,对纳兰来说,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呢?对于痴情专一的容若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人生的灾难,卢氏逝去,他的心也随之飘走。并写下大量的悼亡词来怀念卢氏,这里就以一首《秋千索》为例:

秋千索

游丝断续东风弱

游丝断续东风弱,悄无语、半垂帘幕。红袖谁招曲槛边,飏一缕、秋千索。

惜花人共残春薄,春欲尽、纤腰如削。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

本词解析:

红袖:女子红色的衣袖,古人用于指美女。

秋千索:荡秋千的绳索。

容若的悼亡词情感真挚,总是让人欲语泪先流,就如同他站在我们面前,向我们诉说着他和卢氏的过往。在他的许多悼亡词里,都流露出哀婉凄楚的思念之情。这首《秋千索》也是容若为卢氏所做,是一首忆往昔的触景伤情之作。

开篇“游丝断续东风弱,悄无语、半垂帘幕。”春风中游丝飘来荡去,屋檐下,帘幕半垂,悄无声息。曲折的栏杆边,穿着红色衣服的女子正在荡秋千。春将去,并非痴情人喜欢伤春悲秋,而是在他们心里的确是有情可悲,有情可念。一弯新月照着独自伤怀之人,又照在满地落下的梨花之上,怎能不叫人憔悴伤心?第一句既道出了春风中的无奈感,也寓意着心情的沉闷,全词就是以这样一种意境开篇。

世间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但生离尚有希望,有见面之日;但死别,却是阴阳两隔,只能梦里相见。爱人间更是如此,爱上一个人,并希望与他生生世世不分开,一旦一方死去,另一半生不如死。容若是痴情人,他与卢氏情投意合,情比金坚,如今卢氏去世,留下他一人,独自承受孤独。可他的爱并没有随着卢氏的去世而减弱,反之越来越浓。

容若多情又痴情,他一旦爱上,便是一生一世。卢氏是幸运的,她被纳兰全身心地爱着,但这也是她的不幸,容若因为爱她,所以他“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容若的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此后余生,靠着怀念卢氏孤独度日;写悼亡词祭奠他们的感情,成了他的日常;能与她再次相守成了他来世的愿望。“自古多情伤离别”,可生死之别对于多情人来说,更是痛断肝肠。

爱妻逝去,纳兰只能靠着记忆去寻找昔日的幸福,如同活在梦里一样,那个穿红衣的女子仿佛还坐在秋千上,可现实却是,空荡荡的秋千随风飘荡。真是:“惜花人共残春薄,春欲尽纤腰如削”。爱花的人总伤感春天太短暂,他们又岂不知,春夏轮回,时光易逝,乃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逃避。

我们无法体会容若所承受的痛楚,但从他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悼亡词来看,悼念亡妻,成了他活下的勇气。

花开花落终有时,唯有思念无穷尽,直到生命的尽头。或许有一天,我们所思所念的那个人,会以另一种我们不知道的方式,静静地回到我们身边!

本文由新月青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丝断续东风弱,新月才堪照独愁。解读纳兰容若的《秋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