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意义之于我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由什么东西造成的?

我成为今天的我,要想一想的话,前期主要是听父母的话,要读书要上了大学。

现在回头想,正是因为我听了父母的话,愿意听他们的话,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做。

要上高中,要上大学,不去选择中专。

要读省外的大学,坚决不在省内读。

上学之后,就是主要是自己在做决定了。上学,就业,结婚,生孩子,这一切都做完之后,转眼就这么大年纪了,期间没有太多的想法。随波逐流是主体。

突然间想着自己要去读个研究生,结果由于种种,研究生也没有读成。

决定自己开始自学,购买各种各样的课程,把原来比较封闭的自我展开来,发现世界的精彩。

现在有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其实学一辈子,让自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这个世界,也是挺好的。

我要追求的那个目标/意义真的是能追求得到的吗?

如果让我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终身追求的那个目标或者意义,它本身也是在发生变化。

在这个阶段,我的目标和意义,是符合我这个阶段的我的想法。

那么,再往后的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阶段性目标我可以达到,可以完成,长远的目标,一直在路上。

或者说,我追求的那个意义/目标是不是金子做的粪叉子呢?

是不是一个粪叉子,需要到时候追求到了才知道,但是这个目标本身也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在上个阶段可能是如珠如宝,在下个阶段可能就是一个粪叉子。

对于目标和意义,我现在的想法就是,不执着,不固执,不执念。

当你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重新回到了路径的问题——路径有两种属性:

客观性:路就在那儿,你踏上这条路就可以了。我们把这种客观之路、被动之路叫做“牛顿式的道路”,在这条路上,空间和时间不随你的物理运动状况而改变;

河流的属性:把你引向一个你不知道的地方,因你而变,具有某种主观性。只要踏上它,它就会发生变化,并且改变和塑造你——我们把它叫做“爱因斯坦之路”,在这条路上,空间和时间是随物体的运动速度而改变的。

在人生这条路上,客观性的路径和河流属性的路径是交替出现的。

有一个时期,那个路就在哪里,照这个路走就行了。在求学阶段,大家都是上大学,读研究生,这样一种求学方式。你跳出这个主体的框架,去做其他的事情,对你来说是成本太高的。

哪怕是现在,经过正规大学的科班教育,也是必须的。

后面一段时期,我就走到了这种河流属性的路上面。

孩子要上初中时,结果整个初中教育系统的学校,都往县里面搬。

为了让孩子有个好学校,就在县城里面买房。因为这件事的选择,引起了一系列后面的连锁反应。

属于这条路,带着我往前进。

这两条路径一直交替存在,目标和意义一直在前面指引着我们演绎自己的故事。

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和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你可能感兴趣的:(目标意义之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