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系列」《孟子》(梁惠王下)第十四节

此节是上节的承接:

第一段,滕文公就齐国要建立薛城的举动直截了当的表达了自己害怕的情绪。

说明:齐楚两国(泛指大国)可代指如今社会上已存在的强大“势力”(势力强度明确,而势力属性并不明确:不知好或坏),而滕国(泛指小国)可代指已经存在或即将存在(还未在社会上立足)在社会上的单薄、柔弱、新兴势力。后者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非常容易被欺侮、吞并以及极度影响的势力,甚至是直接能够被强大“势力”改变其本真属性的“势力”。

引申1:作为如今社会的新人,走上社会后到底会遇到怎样的“势力”不得而知,出现害怕、紧张、焦虑等的负面情绪是相当正常的事情(因为,由这些所谓的“势力”形成的社会环境,必定不是自己所熟知的,否则根本无需害怕、紧张),而在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做好一件事,用孟子的话而言即是:强为善而已矣,就今天来说,就是做好自己,把握好自己的意思。把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做强做大,哪怕只有一亩三分地(滕国较齐楚两国而言),也有自己的立足之处。

第二段:

孟子先以周太王因狄人入侵而举族搬迁的事情来说明了周太王并不是害怕而搬迁,而是因为爱护治下百姓而搬迁,不愿意用战争的方式保存残留的国土,而是以搬迁的方式留存珍贵的人民(人民是一切再生力量的基础)。

引申2:若是社会上的“势力”侵害到了自身的包括信念、勇气、善良等人格魅力的存留,可以选择退守而不进取或不随波逐流。如同周太王搬迁一样,若是真的到了这一步,我们可以带着我们自己的信念、初心、勇气、善良,寻找另外一处可以让这些东西容身的地方(太王治下的人民对于太王而言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而我们从小所学所懂的道理、信念、初心、勇气、善良等,对于我们也一定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两者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随后,以善政必称王的道理说服滕文公不必为周遭的变数而影响了自己沉稳的步调(而能否在当下称王,只是天意使然,更无须人为的担忧)。

说明:古时,每一代的善政能给后朝或后世带去很大的收益(包括民心、经济、军事等)。若是几代、几十代君王都如此做而无法成功的话,真的只能归算为天意了。

引申3:今时,规劝自己走在人类的道路上,积善成德,修身养性,无需多关注并不在这条路上的其他“生物”所做的什么事情。这样,不仅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更能成为后代的标榜,成为后代效仿、传承、发展、创新的对象,这是人类必然经过、走过的道路。换言之,这几千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华夏民族从上古时代延续至今就是最为有力的(人类成功的以积善、从德等为基础活下来、传下来)证据。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系列」《孟子》(梁惠王下)第十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