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简更2022-03-12

一、人民日报:父母教育孩子的8大关键,身教大于言传! 为人父母者,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怎么教,孩子就怎么长。 《人民日报》曾发文,提出教育孩子有八大关键,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01多沟通并给予积极反馈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你最反感父母的什么行为“。 各式各样的回答中,”唠叨“是被提到最多的。 很多家长出于好意,不断重复着老一套的话术: 怎么还不起床,作业做了吗,考试成绩怎么又下降了...... 从小说到大,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以为这样才算尽到家长的责任,其实往往事与愿违。 唠叨的结果可能是孩子“选择性失聪。”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父母的教育就不起作用了。 而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说话,要理智思考不要责怪埋怨;叮嘱虽然重要,但要讲到点子上;要给足孩子信心。 多沟通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才是最重要的! 02提高说话的艺术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总是不自觉使用得命令的口吻: 今天必须把作业写完了,明天必须和我去奶奶家,写不完作业你别想出门...... 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所以,家长与孩子在沟通的时候,要尽量少用命令的口气,要同孩子多商量,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到决策中来。 然后,孩子就会理解父母,愿意认真做事。 03勇于向孩子认错 古人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同样是为人父,为人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会犯错或误解孩子;但事后却很难做到跟孩子道歉。 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需要父母去不断地学习,修炼自己,这样才能够提升教育的技巧。 父母能够积极的正面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向孩子道歉,这便是打破心理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很好的做法,更会让孩子学会担当和责任感。 相反,倘若,父母知错而不改,选择逃避,否认错误的做法,无形之中孩子便会效仿父母的做法,后果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04教会孩子欣赏悦纳自己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更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天赋异禀。 我们作为家长要学会因材施教,不要吝惜肯定和赞美,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的这些长处而骄傲。 也只有这样看待孩子,我们才有机会建立科学良性的亲子关系,才有机会去寻找最佳的相处模式,“管教和控制”应该被“引与合作”全面替代。 05制定并遵守家庭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父母需要从小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可为?哪些事情又是不可为?这样孩子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以后的生活中,才会活得更加的游刃有余。 当然,在制定规则的前提下,家长自己需要明白立规矩的真正含义。 是为了让孩子变成一个懂规矩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听从父母话的“玩偶”,否则做再多对孩子都是一种伤害。 06帮助孩子排解负面情绪 成长期的孩子,难免会有负面情绪,如何开导就要看家长怎么教育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孩子们成长中的重要问题。 一般孩子在三至七岁时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所以爸爸妈妈们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对孩子实施良好心态的教育。 07认真培养一项特长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可以在学习以外的地方拥有一技之长,好让孩子在未来除了学习成绩还可以有其他的引以为傲的地方。 但有的时候,天不遂人愿。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孩子的兴趣培养不可操之过早,即使想要让孩子早早接触,也最好把能够选择的兴趣班都让孩子接触上个一两节课,从中让孩子自己选择最有兴趣的去学习。 切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让你的想法,毁掉孩子的梦想! 08不放弃自我成长 很多父母都认为好好陪孩子成长就是育儿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父母也是需要成长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的不仅仅是家长的角色,更多的像是陪伴的朋友和人生的导师。 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潜移默化中都会被孩子模仿学习。 孩子在不断成长,父母也要不断地成长,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速度。 现代社会发展这么快,孩子接触的东西远比我们想象得多,所以父母也需要不断更新迭代。

二、杨东平: 01很长时间以来,整个社会,包括像我们做教育研究的人,对职业教育是缺乏关注的。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想真正克服“唯升学论”,改变所谓应试教育、教育内卷的格局,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就是教育分流。 02简单来讲,学生和老师在校时间过长,这也应该属于减负的一个议题。在校学习时间是衡量教育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些国家,如德国、以色列、新加坡等,中小学都是上午上课、下午放假,其课内的教学时间不到中国的一半,但是照样很好地完成了基础教育的目标,而且还是科技强国、经济强国。 03对于数学教育而言,国外主要是建立数学思维和用数学概念来解释或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解题多快多准确,因为这些计算器早就解决了。而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手工计算时代,把速算、心算视为一种重要的技能。 04对于大量的社会组织,包括素质类的培训机构,我们不应该把他们排除在外,而应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他们引入学校教育。只不过涉及一些收费和管理的问题。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要实事求是,政府不要管得太多,比如到底一小时收20元还是30元,只要经过家长委员会或者家校合作委员会认可就可以了。 05我个人一直主张生活教育应该成为中国顶层的教育哲学。实际上杜威教育改革的概念也是生活教育,当时叫作“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后来陶行知接过了杜威的衣钵,在中国进行实践发展。生活教育反对培养“书呆子”“少爷”“小姐”。也就是说,反对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脱离,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脱离。

三、中国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尤其是爸爸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败带来的后果。 所有的父母都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我们谁也没有做过岗前培训,匆匆忙忙就成为了父母。 所以,在教育孩子前,我们做父母的也要接受教育,学习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01你要了解孩子,别错过了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婴儿期中最重要的学习期。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3岁左右的孩子基本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和语法,之后语言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想象力发展关键期(2~8岁):这一阶段要保护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4~12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02你要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03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 1. 提升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我们只能不断学习教育知识,提升自己,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2. 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父母的缺点会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作为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 3. 善于发现生活,用生活中的小事教给孩子道理。 一件事,只有自己做过了,才知道它的对错,一条路,只有自己走过了,才知道它的崎岖。孩子也是这样。 04 o 给父亲的建议。 1. 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 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2. 爱家庭,尤其爱妻子。 作为父亲,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是父亲的基本责任,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爱的能力。 父亲爱母亲,孩子也会在爱的滋润中长大。 3. 和孩子一起运动玩耍。 男人也是个天真的大孩子,父亲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只有和父亲一起,孩子才能真正放开了、痛快的嬉戏玩耍,只有父亲,才能交给孩子勇敢、开朗的探索精神。 4. 带孩子看一看世界。 给孩子讲一讲职场生活,带孩子看一看社会百态,父亲用他的眼睛,带领孩子慢慢接触这个社会,用自己的经验帮孩子理清一条路。 一般而言,母亲更家庭化,父亲更社会化,这是父亲应该做的。 05六句家庭教育箴言,家长必须知道。 第一句: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第二句: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第三句: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第四句: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第五句: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第六句:好成就都是教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品德。 而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 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人物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四、管理心态 佛语有云:“一念心起,繁华开;一念心落,万物灭。” 境无好坏,唯心所造,人和人最大的差别,也就在于心态的好坏。 很多时候,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是什么样的状态。 无论什么时候,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随遇而安。 身在低谷时,不要灰心,静下来想想,还有很多人不如自己。 不想努力时,好好看看那些比你更优秀,还比你更努力的人。 命运如车轮,心态是舵手,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先要管理自己的心态。 王阳明说: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生活纷纷扰扰,但永远不要低估心态的力量。 因为,心态好的人,一生都好。 只要心态好,你流过的汗,终聚成一条渡你的河。 只要心态好,你吃过的苦,也会照亮你前行的路。 只要心态好,你走过的路,必能开出最灿烂的花。 人生的开始我们不能自己决定,但过程和结局要自己书写。 学会经营自己,才会越活越通透,生活少烦恼。

五、原来孩子的缺点都是父母教出来的,刷新了我的认知! 生活中,我们常常埋怨孩子各种问题:脾气不好、爱粘人、行动拖拉……可是却忽略了问题孩子根本不是天生的,他们的背后往往站着问题家长。 回想一下,有时候你是不是只顾着做孩子成长的“监督者”,而忘记了与孩子共同成长? 1如果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可能是因为你和他的身体亲密度不够,他渴望和你接触。 2如果孩子撒谎,可能是因为你曾过度指责他的错误。 3如果你家孩子缺乏自信,可能是因为你给他的建议比鼓励多。 4如果孩子不敢坚持自己的意愿,可能是因为他从小就被当众训斥。即使是在兄弟姐妹或亲友面前,父母们也别这样做。 5如果父母啥都给孩子买,但他还是去拿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给他选择的机会。 6如果你家孩子比较懦弱,可能是因为你总是及时帮他。爸爸妈妈们,咱们无需为孩子扫除人生道路上的所有当路虎。 7如果孩子的嫉妒心强,可能是因为你经常拿娃和隔壁小明比较。 8如果孩子稍微不顺心就大发脾气,可能是因为你对他的表扬不够,他只有在行为不当时才能获得你对他的关注。 9如果孩子不尊重他人的感受,可能是因为你总是命令孩子,首先你自己就不尊重他。 10如果你家孩子总是神神秘秘,啥事都不告诉你,可能是因为你总爱打击他。 11如果孩子没有礼貌,可能是耳濡目染,从爸爸妈妈或身边人那里学来的。

六、李玫瑾:从小自律的孩子,都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1从小给孩子立规矩的家庭 2父母懂得放手的家庭 3舍得让孩子承担后果的家庭 4父母以身作则的家庭 自律的孩子,拥有对自己的把控能力,懂得适时地做恰当的事,内心笃定,很少迷茫。自律看似是约束,实际是帮助孩子获得更加自由的未来。给孩子立规矩,孩子就会明白行为的界限,知道该为与不为;放手让孩子尝试,孩子才能学习自我管理,懂得安排生活;舍得让孩子承担,孩子就会明白选择和结果,开始理解何为责任。自律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来自父母的引导,更来自孩子日复一日的坚持。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帮助他养成自律,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让他自律是本事。

七、一节优质课的三个简单标准 1理念层面 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创新。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容易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能有创新。 2、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上的,有一个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 3、探究学习的深度。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不可能是那套教科书。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不应是我们所关注的。 3、“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学教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过程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所谓实践性,就是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操作层面 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1、联系阅读。“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主动问答。“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有学者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3、自主讨论。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评互判。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己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就会得到促进。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 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1、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2、精导妙引。“精导”即精心指导。“妙引”即巧妙引领。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教学高潮。 3、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说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社会之面,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所以,一节课不仅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还应有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 3策略层面 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 一节好课,除了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间要有高潮,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个“高潮”。所谓高潮,就是一节课中最兴旺发达的阶段(亮点),或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冲突点)。教师精导妙引,用艺术性的手法掀起教学的高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教师掀起的教学高潮,有强烈的激励功能、鲜明的愉悦功能、很强的促学功能和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所以,在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巧妙引领,努力掀起教学高潮。在制造高潮的过程中,切忌“信马由缰”,随意拖堂。该“出手”(开头)时就出手,该“收手”(结尾)时就收手,努力做到“收发自如”。 能否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淋漓尽致。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不同的人特点不同。一节课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扬长避短,按照自己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别人可能会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有的甚至是专家成功的法宝。但对此决不能“照搬”。说实话,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只要扬长避短,发挥出挥出自己的优势,终有一天会达到“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之境界的! 能否做到出奇制胜。 优质课展评,是高水平的较量。在高手如云、强手如林的情况下,要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当然,也不能有勇无谋,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的,其中一条重要的“战术”,就是“出奇制胜”就是要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露一手”,以收“豁然开朗”或“拍案叫绝”之效!一般来说,“出奇制胜”的“战术”往往是没有“套路”或“把式”的,因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平淡见真奇”!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海涛简更202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