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的,才叫互联网

在线.jpg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移动应用都是当今时代比较热门的话题。作为一个科技公司,如果不能至少和上面这几个新技术的其中一项有关系,似乎都有点说不过去。

阿里巴巴的王坚认为,只有这些是不够的,不管是大数据还是物联网,如果不在线,其作用是有限的。提起王坚大家可能不熟悉,因为阿里的光环大部分都在马云身上了,但提起阿里云很多人应该就不陌生了,王坚就是阿里云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云栖小镇及雪浪小镇创立者、城市大脑提出者。

《在线》一书更像是云计算的布道书,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云计算,以及云计算的前世今生,周边关联和将来应用的场景,都可以在本书中去寻找答案。书中既有通俗和普及型的知识,也有一些非常专业的概念,还穿插了一些媒体对王坚的访谈。

相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为什么更为深远?因为手机可以保持始终在线。

在线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掌握即时的情况。使用打车软件,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周围有多少空余的出租车,最近的出租车多少时间内能够赶到;使用导航软件,我们可以准确的掌握路况信息,并能绕开拥堵的地段;使用支付软件,我们出门不用带钱包,并随时随地都可以知道自己近期的消费状况。

如果不是时刻都在线,类似的应用场景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大数据是这两年比较火的一个概念,但大数据的关键不在于数据多,而是在于数据能够在线。如果仅仅是以数据的大小作为判断标准的话,最大的数据量产生在那些最先进的核子实验室里,对撞机中产生的数据可以让人们一辈子都处理不完。但那些数据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只是存储在实验室的硬盘里,并没有在线。

在线的数据比功能更为重要。现在做一个类似淘宝的网站,花不了几个钱,但已经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借助类似淘宝网站的功能成为第二个马云,因为即使你建好了这样的网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卖家进驻,产生实际的业务和交易。

而云计算则是为在线而存在的,接入了云,就等于接入了互联网,就可以保持在线的状态。王坚在书中把云计算比作发电产业,云存储相当于钢铁产业,而大数据就是福特的生产线。没有钢铁没有电,就不会有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同样没有云计算也就没有云存储,而没有云计算和云存储,也就不会有大数据。

数据因在线才有生命。

王坚还对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概念提出了疑问,并表示没有什么所谓的私有云之说,那其实只是一些企业借着云的东风在偷换概念。所谓云就一定是公共云,其他所谓的云皆没有什么意义。

作为在企业从事IT行业的人员,我曾深刻体会到信息安全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要着重考虑的点,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数据放在云上到底安不安全。

《在线》一书中,王坚认为云作为一种基础的公共服务,其发展趋势应该是和电一样,不用去考虑那些安全因素,而是重点考虑在云计算上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云服务。

使用别人家发的电安不安全,这在今天看来是个很可笑的话题,但在很多年前,却引发了一场直流电和交流电之间的大战,双方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直流电的支持者是爱迪生,而交流电的支持者是特斯拉。

交流电便于长距离输送,可以在偏远的地方建立一个电厂,然后把电输送到千家万户,但交流电却非常危险,因为电压特别高。爱迪生曾经用交流电电死一头大象,以唤起人们对交流电的恐惧,甚至爱迪生还发明了执行死刑用的电椅。直流电虽然安全,但由于其输送范围的限制,需要建立很多的电站。

最终胜出的是交流电,尽管其高压危险的特征没有变,但人们制定了很多的防护措施,让其变得更为安全。王坚认为,今天我们是把数据放在局域网里自己的服务器中就觉得很安全,这和之前人们怕交流电危险而使用直流电的理念很相似,并且这种安全也是相对的。2017年勒索病毒爆发时,成千上万的局域网因此而瘫痪,但部署在云上的那些服务器,却抵挡了这场灾难。

50多万年前的关键词是光明与黑暗,50多年前的关键词是数字和模拟,而今天的关键词是在线与离线。我们使用qq的时候,系统还会提示对方在线或者是不在线,但是到了微信,压根就没有了在线离线这个概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默认这些都是在线的。

在线经济时代,互联网成了基础设施,是创新平台;数据成了生产资料,是自然资源 ;计算成了公共服务,是能源动力。为此王坚还在书中提出了在线的三大定律:每一个比特都在互联网上,每个比特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流动,比特所代表的每个对象在互联网上都是可计算的。

时至今日,王坚的观点也常常引发一些争议,但毫无争议的是,数据和计算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能力,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未知,如何应对这场挑战,值得每个人进行努力和深思。

在线的才叫互联网。不管云计算的发展方向如何,可以看到的是,我们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的痕迹,都会留在网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线的,才叫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