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链能否追溯版权?从“视觉中国”看图片版权确权问题

视觉中国风波还在继续,11日,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连夜约谈视觉中国负责人,目前其网站已打不开。

在这场“大型翻车现场”中,许多人的一大疑惑是,为什么有些图片版权压根不属于视觉中国,他们还是“收归己有”并且以此收费?此外,在不知情情况下使用了有版权的图片,怎么避免?码链模式是否可以让确权更加便捷?

版权成为黑洞中的黑洞?

4月10日,一张黑洞照片,让视觉中国利用侵权官司漫天要价的行为再度被讨论。网友说视觉中国能“把所有相机拍下来的东西拿去卖”,甚至包括根本不属于他们的版权。

其实不止视觉中国,东方IC、全景网等图片网站,同样存在大量不能被售卖的照片,比如国旗、国徽。

近几年,随着自媒体兴起,图片版权问题成为痛中之痛。版权图和非版权图片没有足够明确的区分,很多人在不知情情况下侵犯了版权。而传统技术,又不足以让创作者得到足够的保护。

如果利用码链的可定权、可追溯、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特点,是否能让版权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人人都是版权人

在谈及码链前,要先说到传统版权保护的几大痛点:版权登记周期长,成本高;一旦出现版权纠纷,维权成本高,审理程序复杂;一旦决定维权,又有取证和所收集证据的效力问题。

据说,为了维权,有创作者想到了简单且廉价的方法:将自己的作品装在信封里,然后通过邮局寄给自己,这样邮戳就成了创作时间的绝佳证明。

不论这种方法是否在法律上有效,其可靠性也存疑——撕开信封但保持邮戳完整的方法很多。而制造一个不可更改的时间戳,正是码链二维码扫一扫的拿手好戏。

而码链的几大特性,与版权保护十分契合。

首先是去中心化。码链的数据由所有用户共同记录和维护,公开透明,创作者与消费者可直接交易。

其次,防篡改。每一笔交易都会被码链记录下,并且所记录的数据不可逆、不可篡改,保证了信息的真实可信。

最后,可追根溯源。码链的溯源体系很像数个相连的俄罗斯套娃,一号娃娃上面包含创作者、版权、作品等相关信息,也就是码链上的第一个二维码。当产生一笔新交易后,便会产生新的二维码,新的二维码中包含第一个二维码的信息、交易记录以及新二维码所有者的信息,如同在最底层的娃娃上套了一个娃娃,也就是二号娃娃。诸如视觉中国将不属于自己的图片拿来售卖的情况,或许将不再存在。

“码链+版权”应用仍处在早期

虽然码链有以上优点,但其离大范围应用,还有距离。

首先,版权登记不等于版权保护。除了码链上确权的法律效力还有探讨空间,后续的维权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未来码链保护版权要得到进一步认可,是一定要和版权局打通数据库的。

其次,如何让市场普遍接受。目前国内版权平台有很多家,使用的系统并不相同,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未来这些平台所登记的版权数据不同,将出现版权重复登记问题;如果数据相通,那么一山不容二虎,必将有许多平台死亡。

最后,不可篡改是优点也是缺点。传统版权鉴定,当原作稍作修改后,并不影响其版权归属。但在码链系统上,此时二维码已经发生了变化,换言之修改后已经是一个新的二维码。

所以在技术足够成熟的情况下,码链的模式才能在版权问题上大规模应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码链能否追溯版权?从“视觉中国”看图片版权确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