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这个家伙,每年都会与我们相遇,并且一年一次。
不用借助鹊桥,也没有多少深情去等待,反正它该来的时候就来了,不管你爱不爱它。
“年”是我们的情人吗?当然不是。
是我们的亲人或朋友?恐怕也不敢相认。
年属于所有的人,或者说,我们所有人都属于年。
它的一来一去,我们就长了一岁;它多次来来去去,来去匆匆,我们就被它催老了,最后被它弄死。你认命也好,不情愿也罢,谁又能逃过它的魔掌呢?
这样说好像对“年”有些不公平。
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年”的,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曾经喜欢过“年”,都曾经有过期盼“年”的到来的美好体验。当然,那样的体验多半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因为,孩子的心永远趋向于快乐,就像夏夜的小飞虫趋向于光亮。
你活了多少岁,就与“年”相遇了多少回。
然而,每一次相遇,你都对它了解得更多了一些吗?
或者,你对它一直因为熟视而无睹?只管揽镜自叹,责怪它又为你添了岁月之痕?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年”之所以每年一次顽固地到来,是在提醒我们一些事情;除了提醒我们在长大或者在变老,一定一定,还有更加重要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发现。就像一个人,如果反反复复总是来找你,他一定是有话想对你说。
那么,“年”这个老熟人,今年它又来了,是想跟我们说点儿啥呢?
还是让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个老熟人最初的样子吧!
让我们看一看“年”字的最早写法,甲骨文,我们的远古先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伟大的荣格说,中国的甲骨文,每一个字都是原型。
据专家考证,上面这幅像画一样的字,就是“年”。它是由禾、人组成的会意字,既可意会、又可言传,让人一看就能领会出许多的意思,这大概就是荣格所说的“原型”功能吧?
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说文》里告诉我们,年的本意是谷物成熟。禾是谷物,禾下的人是收割的农夫。所以这个甲骨文的年字,看上去就像一个农夫背着一捆谷子乐颠颠儿地回家。
日本有一位汉字学者脑洞开得更大,他认为这个画上(请原谅我此处用“画”这种描述,实在是因为太有画面感)是一个人头上扎个了头巾,而且不是一般的头巾,因为上面是个禾字,象征着“稻魂”,所以“年”的意思是对于谷物丰收的祭祀。
无论是扛着谷子回家,还是戴着头巾庆祝,总之甲骨文的“年”是一派喜庆欢乐的调子,这也符合我们对于年的理解和与过年相配的吉祥氛围。
行文至此,列位博学多识的看官可能会提醒我说:别高兴太早!你是不是忘了,关于“年”,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年兽。那可是个作恶多端的家伙,而且公然与人民为敌。
没错。关于年,还有一个流传广泛的神话故事,下图就是主角的形象。
关于年兽的神话,估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我在此处就不啰嗦太多。无非是这只怪兽总是在冬天来到村子吃人,搞得民不聊生,对其痛恨无比。
终于有一位民间的智者脱颖而出,有的传说是一个少年,有的说是一位老者或老妪,在荣格学说体系里被称为智慧老人,他或她想出了一些好办法,比如门窗挂红布或红纸,或将半干半潮的竹子扔进火堆里爆出惊天的声响,总之都是用来对付年兽的,并且特别有效果。
在遥远的古代,到底有没有年兽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即使在今天,我们在电视新闻中还是可以看见泰国、印度或我国西南一些省份,有大象或野猪从树林里跑出来,到附近的村落祸害农民庄稼或家畜的事情。
我国南方学者罗建平教授认为,年兽的形象可能跟古代北方的“戎狄”有关。他们是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而到了冬天,草原上一派荒凉,套马的汉子们经常食不果腹,所以不得不披挂着兽皮、骑着快马一路呼啸南下,抢掠中原大地的谷物收成。只要联想一下《芈月传》里的义渠人,我们就好理解了。
说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年”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复杂的感受。
有收获的喜悦,伴随着成长与成熟;
有年复一年的生命轮回与感慨;
还有一种被岁月碾压的疼痛和被剥夺的无助感。
因为年是一种时间的计量方式,而时间是比怪兽还可怕的东西。
时间在悄悄吞噬着我们的生命。
岁月是一把刀,一下一下地杀着我们,还骂我们是猪。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年,我们到底还过不过?
答案是当然要过啊!也容不得你不过。
问题是怎么过才能过得更好。
还是让我们回到那个甲骨文的“年”字里寻找一些启示吧!
农夫把成熟的谷物背回家,并且,戴着“稻魂”的头巾祭祀这一年的收获。
多么富有仪式感的画面啊!
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非常缺乏仪式感这种东西。
我们更多地活在形式之中,不走心,或者说不敢用心去生活。
如果过年仅仅是风风火火地赶回老家,与亲人朋友一起大吃大喝几天,一边小心地避开一些不想回答的问题,一边担心自己会不会每逢佳节胖三斤……这样的过年方式难免令人心生倦怠。
要想过一个走心的“年”,建议我们还是去学习那个甲骨文里的农夫,一边喜悦地享受这一年的收成,一边满怀虔诚地祭祀那刚刚过去的365个日子。
在那条流淌着的光阴的河水中,曾融汇了你的多少甜蜜与苦涩?多少欣喜与沉郁?多少的爱与怨、得与失?
你要在这个叫做“年”的时段里慢慢回味,细细咀嚼,就像食草的动物在反刍你的生活,这样,每一种生命的味道就会变成不同的滋养,去温润你的人生。
作者 梦非,心理咨询师,自由写作者,爱猫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