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做噩梦,家长该如何应对?

美梦人人都想做,噩梦则人人厌弃。

有数据显示,2%-8%的人常受噩梦困扰,而小孩做噩梦概率更高。75%的孩子至少有1次以上噩梦经历;2-5岁孩子持续做噩梦3个月以上的概率高达24%,6-10岁则下降到4%。

作为家长来说,自己做噩梦通常不会太在意,因为不管梦见什么,至少知道那只是一场梦。但对于孩子来说就不一样,他们大多还不能辨别现实与梦境,可能会长时间沉浸在噩梦的不安和恐惧中,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做了噩梦?

噩梦大多出现于后半夜,孩子会因梦中的场景而受到惊吓、哭泣,也会有表情恐惧、面色苍白、出汗、大喊大叫等表现,惊醒后可能迟迟不肯再次入睡,且对梦中的情境历历在目。


噩梦的缘由?

白天的生活经历 + 想象力的发展

2-5岁的孩子想象力迅速发展,白天经历的事情,绘本、动画片里可怕的画面,都可能会在夜间“发酵”出现在梦中,自造恐惧感。4岁以前做的噩梦多半与动物有关,如:老虎、大灰狼、蛇等。5~12岁的噩梦则慢慢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有关,例如电视里的坏人、被责骂、经历突发事件等。

生理因素 + 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是身体不适、生病等,另外趴着睡,也容易让身体不舒服导致噩梦。

环境因素多是更换新环境造成,例如搬家、换床、换学校、换老师、上幼儿园等等,主要是孩子还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由此产生担心害怕,然后在睡梦中反应出来。


巧妙缓解孩子噩梦,家长可以这样做

及时保护,帮孩子排解压力和焦虑

当孩子从噩梦中醒来,及时保护和安慰,用拥抱、陪伴、语言帮助孩子度过噩梦后的惊恐,让他明白他是安全的。一些简单的身体放松,如深呼吸、捏背等肌肉放松,都能帮助孩子放松和再次入睡。

另外,很多调查表明,噩梦的产生与日常经受的压力和焦虑极为相关,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帮孩子排解压力和焦虑来解决噩梦的问题。经常的倾听与交流能让孩子在语言的沟通中得到释放,放下困扰,轻松自在,好好睡觉。

提供睡眠伴侣

对于2-5岁学龄前儿童来说,准备一个毛绒玩具当睡眠伴侣时一个非常不错的注意。毛绒玩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既可以给孩子提供保护,也作为被孩子保护的对象来激发孩子的保护欲、责任心,增强他们的勇气。

家长可以根据情况对孩子说“这只熊有非常的厉害,可以保护你不受伤害,做噩梦的时候只要抱住它就会没事的”或者说“这是一只熊宝宝,它很胆小,非常需要你的保护哦”。

改写噩梦

孩子想象力丰富造成噩梦,同样也可以借此赶走噩梦。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将噩梦故事进行改编,让它有个好的结局,这样比单纯的让孩子忘记噩梦更有效。比如,设计一些英雄人物来帮助噩梦中的人们摆脱束手无策的境地。

另外,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帮助建立对梦的正确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噩梦的内容只存在于想象之中,而不是现实。噩梦也既不预示着将来,也不是对他们做错事情的惩罚。


什么时候要看医生?

多数情况下,孩子做噩梦都不需要去医院。但若出现一下情况,建议找熟悉专业的儿童心理专家进行评估(找不到儿童心理咨询师,也可找儿科医生):

1.每周做噩梦2次以上,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

2.噩梦和恐惧开始于已知的创伤经历或事件,并一直持续很长事件;

3.噩梦造成的恐惧感已经严重影响白天的活动和状态,无精打采,表情木讷;

最后唠叨一句,不给小孩讲鬼故事,或者用鬼来吓唬孩子,也不要在卧室惩罚孩子,以免孩子形成一进卧室就引起恐惧的条件反射。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经常做噩梦,家长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