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挥刀的人找一个同情的理由?

鲁迅说:强者发怒,把刀向更强者;弱者发怒,把刀向更弱者。

江苏泰兴4.29幼儿园凶杀案,凶手徐玉元为发泄个人对生活的不满,闯入幼儿园,持刀砍人,共造成32人受伤,其中幼儿29人,幼儿2人,保安1人。

陕西米脂4.27发生的袭击中学生案,当场造成19名学生受伤,其中9人死亡(7女2男)。

上海6.28发生的袭击小学生案,当场砍伤三个孩子和一个家长,造成两男孩死亡,一孩子和家长重伤。

血淋淋的现实让我们一次次看到了“弱者拔刀向更弱者”的凶残。

当受害者们的家人在为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痛苦买单时,有些事不关己,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不痛不痒,不冷不热的发出一些另类的声音。

01

2018 年6月28日,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举办毕业典礼的日子。上午十一点多,孩子们走出校门,毕业的欢乐,近在眼前的暑假,孩子们带着欢呼雀跃的心情奔跑。

谁也没想到,一把万恶的菜刀冲过来,瞄准他们的脖子砍去,砍倒了三个孩子,和一位妈妈。造成两死两伤,两个年幼无辜的孩子死亡;另外一个孩子和妈妈受伤。

事发之后,网络上疯传案发现场的视频,很多人看完都觉着心里崩溃,单是看到目击者的口述就让人痛心:一个被砍倒的孩子,躺在妈妈的怀里,妈妈打电话给孩子的爸爸:你什么都不要说,赶紧过来看孩子最后一眼,来晚了就见不到了。

被砍的孩子的妈妈当时看见自己孩子被砍了,失控的又哭又喊又跳。

孩子躺在妈妈的怀里,脖子上的鲜血直接往外喷,路过的人,用自己的擦汗毛巾,帮孩子塞住刀口。

一位母亲抱着血泊中的孩子,哭喊着:轩轩,妈妈来了……妈妈来了……

所有对话和场景,让人们深深的感到一阵窒息和刺痛。

这突如其来的悲伤,让整个上海沉浸在哀伤之中。

杀人犯被当场控制,是来自湖南的一位无业人士黄一川,29岁。

他原来是211大学毕业,在上海被当地人排挤,生活没有着落,所以报复社会。

把残忍的手伸向了,毫无反抗之力,毫无防备意识的小孩子。

可恨的是网上尽有人说:

“真可怜啊!活该上海人排外,现在遭报应了吧。”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为什么不去害别人,而是害你?”

……

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想象,践踏别人的伤痛,嘲笑别人的苦难,同情杀人犯的事出有因。

扭曲的是非观,变态的道德观,一个人因为在生活中受一些挫折,就可以拿别人的生命当泄愤的对象,就可以疯狂的报复社会吗?报复那些软弱无辜的人吗?

一个人犯错,不是因为别人逼迫的,而是自己为身不正,思想不端,心思狭隘,就算有很多的外因,也不应该随意的结束无辜的生命,归根结底最主要的还是他自己本身的原因,心怀一颗脆弱的黑暗的玻璃心。

02

陕西米脂发生的袭击学生案的犯罪嫌疑人,赵某某,九零后,曾经在砍伤人的学校就读过,因当年自己弱小被同学欺负过,所以一直记恨在心,持匕首杀人。

嫌疑人曾经受过校园欺凌,是一个弱者;但是嫌疑人袭击的对象是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学生,而且柔弱的女孩子们成为他的报复对象。

某些网友们又发了言论:

“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欺负弱小的人了”

“人家是小时候被欺负了,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才报复的。”

甚至有消息报出嫌疑人的家庭背景,留守儿童,家庭条件很差,日子过的艰苦。

为的是什么?只为了报出杀人犯的家境吗?还是在一定意义上搏点同情?

......

在有些人的言语里,他们可以不放下屠刀,而且还有人为他们跳出来哭诉一下他们背后的故事,让人们对一件恶性杀人案,找一个事出有因的同情的理由。

这样的人需要同情吗,这样的“弱者”值的同情吗?如果我们看到的是弱者贫穷的家庭和曾经受校园的欺凌,是我们同情嫌疑犯的理由,那么,那么多无辜的的生命怎么告慰?

我们经不住会问?

这个社会上的人怎么会这样?

难道是社会病了?

不是社会病了,是社会中一直存在生病的人,病入膏肓却不自知。

黑白不分,是非不分。

03

有人认为杀人是迫不得已,甚至大快人心的故事。

就如一个男人出轨,那些人反而觉得是女人的肯定有毛病,否则男的不会出轨,这是什么鬼逻辑?

伪善最残忍可怕,因为连基本的道德和对错观都扭曲了,没有准则比试探准则更可怕。

事情没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抨击他人,用扭曲的心态去看待他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沾沾自喜,这些认识是比凶手更残忍的人性。

就算生活艰苦,就算生活贫穷,也不可以随意伤害别人。

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如果恶人做的伤天害理的事情,还要给恶人找个可怜的地方,让人们同情,那些无辜的伤害者岂不是更可怜。

就因为恶人有可怜之处,有同情之处,人们就要对他所犯的错误做原谅,施以同情吗?

这种思想如果泛滥,没有基本的道德观念,犯错的成本越来越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现在的人就是很奇怪,喜欢找人性的弱点,然后施以同情,不原谅就是不大度,不宽容,做错了事情,也因为各种不幸去洗白,生活中不幸的人多了去了,好像就你可怜。

鲁迅笔下的阿Q的文学形象,他就是一个通过欺凌更弱者,得到了精神上的胜利,不管社会怎么发展,总是有更多更残忍的阿Q的人出现,

生理之弱不可怕,心里之弱才可怕,对这样的“弱者”,不能一味的同情,更要保持一份清醒。

END

图 | 来源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要给挥刀的人找一个同情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