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 young

起这个名字其实纯粹是为了仪式感,既包含了对人生第一部在电影院二刷的电影的致敬,也涵盖着这个年纪这个当下应该有的意识形态。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也许,在这句话里,本意不是提醒人们要像年轻时那样保持对世俗的无畏、对恶意的抗争,而是希望唤醒人心里不掺杂任何利害之念、未经过熟虑深索的初心...

暂且撇开对这部电影的个人观感与偏好,其立基于清华大学历史的故事背景,难得且稀有地呈现于当今商业电影泛滥的影院内,着实打开了观众特别是带有消遣之意观者的新视野。在影片的宣传画风及初期口风看来,不过是部烂大街的青春文艺爱情片,添了几笔主旋律的鸡汤台词和几副足够让上万影迷冲动消费的熟悉面孔,然而只看了开头的五分钟,发觉与想象中的略有不符。画面中的男子每时每刻都眉头紧缩思虑缜密,而让他不停琢磨算计的无外乎是现实社会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人情琐事和工作业务,以及每件事背后的利弊得失。但,这连贯且惯常式的生活模式似乎总觉得让人不舒服,身体和大脑都最大限度地装载和运行着,心里却好像总缺少了什么,或是说,失去了什么...当张果果一次次从夜梦中惊醒,一次次面对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案,一次次从高密集度的工作模式中抽身出来的时候,眼前浮现的不再是一步步向上攀爬的阶梯,而是曾经一去不返的青春画面和孩子脸上最纯真的笑。

如果说,整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这第一部分也就是现实部分的情节,那其实所谓的失败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带给我们思维固化的症结。就像众人在欣赏一屋的世界名画,而中心位置却突兀地悬挂着一张再平常不过的冷幽默漫画,第一反应就是厌恶且反感,甚至继而失去了赏画的兴致。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也再常见不过,在功利的抉择面前,人们不自觉地为不光洁的行为冠以各种名义和价值,然而另一面的内心挣扎却被压抑和掩埋,当无意间被某人某事直白地揭露时便惊慌继而感到羞辱和愤怒。如果不能直面现实的负面和因为现实而不得已作出妥协与改变的自我,那这样一直带着面具麻痹而心悸地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曾经为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拼尽全力、为了喜欢的人和热爱的事可以不顾一切的所有冲动又有多可笑。如若提前了解,人生在此阶段回望本就没有意义,这才是比未曾了解就放弃的人生更可悲的事...所以,张果果就如同现实中的我们一样,电影本就给不了关乎于生活的确切答案,某段情节中的某个角色更不能演绎出生命背后的真理,然而我们只要在画面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并在影子投射出的阴影里找到了我们看电影的本意,也就是生活中我们对待那些看似不在意的事的本意,便发现了虽处于现实却难觅的真实。

“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看到什么和听到什么,都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是梅贻琦校长所说的真实,更像是在诉说着他的一生。的确,真实地活着于他们来说是件多么平常的事,所以也就平常地道出,正因为他们将对自我和对外事万物的真实都融进了生活的每个细节里、每个念头里,所以他们常常是不自知的,不自知自己与外界存在的差异,亦不自知外界对自身可能存在的敌意和损害,这样纯粹而沉着的真实,或许比年轻时对生活本真的无畏和成长时对初心的坚守更为难能可贵,同时也更坚实更厚重,诸如梁启超、朱自清、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钱钟书、钱穆、闻一多...

最后,引用豆瓣某影评的一段话:除了对世界投其所好曲意逢迎外,这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成功方式。这就是你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量,冒了别人不敢冒的风险,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和代价,去做一件事。你敢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你精心计算过成功概率,而是出于自己所信奉的某种原则和责任感,认为这件事应该做。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你可能感兴趣的:(Forever 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