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男攀高枝

一个人,身处困境,久久不能自拔,是不是特别希望得到高人的提携?

二十二岁那年的欧阳修,就是这样一个人。

这一年夏天,前途未卜、凄凄惶惶的欧阳修,专程跑到汉阳,拜访名重一时的大学士胥偃,请他看看自己的文章写得怎么样。

欧阳修前往拜访的这位胥先生,是个领导,当时汉阳的最高军政长官,小时候就是一个神童,十六年前就中了进士。

欧阳修希望得到胥先生的提携,费尽心机地给他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一开头,引经据典,暗示自己是匹未来的千里马,正在等待伯乐发现,希望胥领导提携自己,给他这个家境贫寒的明日之星,一个闪耀星空的机会。

当时的汉阳,在今天的武汉。当时,欧阳修家在随州,与汉阳相隔一百多公里的路,换在今天,也就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当年的欧阳同学,乘船沿江南下,要花好几天时间。

写信,只能表达诚意。欧阳修还准备了三本自选作品集。光有诚意不行,你还得有实力。实力靠什么证明?诗啊,文章啊。

当时的欧阳修,早已没有了儿时的自信,落魄得很。

父亲在欧阳修四岁的时候撒手人寰,靠着叔叔的接济,加上母亲给人缝缝补补的含辛茹苦,兄妹俩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从小,欧阳修就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小朋友,最早靠母亲用芦荻在沙地上写字,开始了启蒙之旅。之后,靠大户人家小朋友的借书抄读,慢慢步入科举之路。

很小的时候,叔叔就不胜欣喜地跟他妈妈说,这小子长大后必成大器,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指日可待。

少年欧阳修可能也很自信,可是,考试的情况一点儿都不理想。

1023年,十七岁的欧阳修第一次跑到随州城应试,卷子交了,就没了下文。据说,是他写的赋,押错了韵。这是“乡试”,通往进士之路的第一关,欧阳同学上来就栽了。

三年后,二十岁的欧阳修卷土重来,再赴随州参加乡试。

还好,这一回,中了,过关了。欧阳修收拾行囊,带上五服内的亲属没有谋反不孝的政审合格材料,跋山涉水,去首都开封参加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过了这一关,才能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才能由皇帝赐予进士的头衔。

次年春天,首都繁花似锦,欧阳修垂头丧气。考砸了。名落孙山。没资格参加殿试,没机会见到皇帝。

眼看考生包拯等人,一个个中进士,喜洋洋,只能打道回府的欧阳修难过极了。几个月来,大家在一起,复习迎考,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要是能跟这些人长期在一起,该是何等的惬意!

百无聊赖的欧阳修,决定看看首都再走。这是他第一次来到首都。首都就是首都,人流不息,商家遍地,马路也很宽,哪里是随州能比的。这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越看越舍不得走。

然而,京城之大,何处是落第考生的家?

回家的路上,欧阳修一再触景生情,写了几首感叹考试砸锅的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孤独、悲愤、失意、落魄。

日后跻身“古代四大贤母”的欧妈妈,劝慰儿子,不要沮丧,好好干,三年后,重新再来。

此次进京赶考,欧阳修深深体会到随州的偏僻,没有良师指点的缺憾。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阳修找到了胥偃。

你可能感兴趣的:(凤凰男攀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