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加班再次触及到我,再次提醒自己一刻不学,都要少了解无数知识。
昨天的加班再次让福六的女神版女汉子震惊!佩服她们的态度和实力!再次成为我的学习和工作动力!
下午得空静下来再次研读关于德育工作的常识——
(一)
“六大实施途径”细化德育工作
吕玉刚介绍,《指南》突出分类指导,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教育规律,按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四个阶段,分别提出分层次的德育目标。中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指南》提出了中小学德育的五项主要内容:其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
其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其四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其五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德育工作重在落实,为把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方面和各环节中,《指南》提出了六大实施途径,包括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1、在课程育人方面,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2、在文化育人方面,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3、在活动育人方面,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
4、在实践育人方面,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在管理育人方面,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
6、在协同育人方面,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同时,《指南》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二)
班主任育人的六大途径
班主任,不仅是学科教师,还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以及家长、学生和学科教师的中间联系人。这种特殊的身份和角色需要班主任从课程、文化、活动、管理、实践、协同等方面全方位做好育人工作,将育人理念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
一、课程育人。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育人形式,是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任何时候育人工作都无法脱离课堂教学。
班主任要与班级任课教师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和育人体系,打破以往学科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共同做好育人工作。班主任需要让任课教师了解自己的育人理念和班级发展愿景,在宏观的教育思想方面达成一致,形成共识;要帮助任课教师将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与班情,学情有机结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德育要求,将德育因素有机渗透的课程教学中,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直接和专门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班主任要以德育课程教师一起研究分析班情与学情,从学生生活中挖掘德育内容。让德育课程最大程度的接近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满足学生的真实心理需要。在现有德育课程基础上,班主任也要注意做好协调。整合工作,根据德育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将德育课程与三团队活动,班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
班主任要用课程思想统筹班主任工作,开发单本课程,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系统化,可操作化。单门课程是班级特色和班级文化的体现之一,班主任要立足于所在班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现实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课程开发和课程建构的事业化事业,优化班级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单本课程的开发者不应该是班主任一个人,而应该是班主任指导下的班级学生与任课教师乃至学生家长等主体在多方位,连续性的活动中。开发设计,这样开发出的课程才能符合班级需要和学生需求。
二、文化育人
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能够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不知不觉,但又自觉自愿的受到熏陶和感染,有些影响甚至会伴随学生一生。
为学生提供整洁和谐的教室环境,教室环境是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一阵地。整洁和谐的教室环境可以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当学生记录到这样的环境中,便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发热爱班集体的情感。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活动育人
活动是学校教育重要的育人途径之一,是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机制,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受到道德的亲任,还能得到诸多能力和品质的培养。
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可以利用的时间节点很多,既可以借助国家的节庆纪念日,如春节,妇女节,国庆节,九.一八纪念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开展班级活动,也可以借助学校的各种结会。例如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开展班级活动,这些时间节点都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机。
四、管理育人
育人过程离不开管理,但是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德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
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是班主任在班级建设和育人工作中比较重视的管理手段,班规,班级公约等班级规章制度同法律法规一样,具有规约作用,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保证班级日常生活的规范有序。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通常也是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这就需要班主任仅要建立针对学生的管理制度,还要完善各种奖惩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并保证各种制度能很好的执行与坚持。所建立的各种制度是为了规范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的行为,让班级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这不仅要求各种制度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而且需要师生共同遵守执行。
五、实践育人
通常情况下,个人的良好品德要基于认知,通过实践体验来形成。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社会实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拓宽育人途径,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最大限度地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以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很多,可以利用社会践基地、社会公共机构等公共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利用校园、家庭以及社会上的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开展劳动体验活动;还可以拓展德育时空,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真正发挥好社会践在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中的作用,班主任首先要积极主动了解并熟悉学校周围可供利用的相关教育资源,其次要行设计规划活动,将实践与理论真正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师生共同检索并了解相关主题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与实践点很好的结合起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不能让时间流于形事。再次,要明确班级学生所在学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侧重对学生认识,感受层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