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能休假,我们要感谢,唐玄宗的崇道之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说起中秋节我们每个人都能吟出那么两句唐诗,那大家知道中秋节这一法定节日,是怎么来的吗?
其实,中秋节能够兴起,还是多亏了唐代玄宗时期道教的兴起,也得感谢唐玄宗那“不想死”,想长生不老的欲望。
我们追本溯源,根据史料记载,中秋节萌芽起源于殷周时期,但是真正的兴起与正式的确定8月15号还是在唐玄宗时期。
玄宗游月的典故其实是道教的传播
中秋节的典故我们听过不少,其中有名的“玄宗游月”正是讲得中秋节的兴起由来。
简单的说说这个故事,讲得是唐玄宗夜游月宫,在门外却不得进,因此驻足门外俯瞰长安,忽然听闻仙曲传来,婉转动听,唐玄宗疏通音律记下曲子并在日后谱曲编舞,正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
那这里与道教有何关系呢?关系大了,这里还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引唐玄宗去月宫的道士——罗公元,《唐逸史》中有记载:
罗公远问唐玄宗,陛下你要去登月去看看吗?唐玄宗还没反应过来,什么?登月,我没听错?这个道士罗公远就取出自己的拄杖,往天空一抛,竟瞬间化为了一座大桥。
其颜色银白晶莹,罗公远邀唐玄宗同登银桥,大约走了数十里后,只见前方精光夺目,寒色袭人,原来月宫宫阙就在眼前。
公远对唐玄宗说,这就是月宫了,唐玄宗目不转睛,见到数百个仙女,皆身着洁白素练宽衣,在大庭中翩翩起舞。
有意思的是,这个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的一个主角都是唐玄宗,但另一个主角由罗公远变成了叶法善(出自《集异记》)、申天师和鸿都道士(出自柳宗元的《龙城录》),但是共同点就是,都是道士。
崇道氛围的浓厚——政治目的、对生命的渴望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了,玄宗游月这个广泛传播在民间的传说其实与崇道氛围的浓厚紧密相连。
唐玄宗在位时,有一系列的措施,大力扶持道教,比如优待道士、女冠,广兴道观庙宇,迷恋“长生术”等各种道士等等。
道教的兴起,这里面是有着政治因素的,因为道教教义可以帮助玄宗教化百姓惩恶扬善,起到训诫作用,这是公;于私而言,那就是唐玄宗本人对生命长长久久的渴望。
在唐玄宗自己的《与宁王宪等书》中明确记载了,唐玄宗分仙药给其他兄弟之事。
对道教而言,月宫是仙界的象征
对于唐玄宗来说,扶植道教有着于私于公的道理,而对道教来说,月亮、月宫就是仙界的象征。
月宫中,嫦娥正是服用了西王母赐的长生仙药才能飞升月宫。
而嫦娥抱的兔子,也就是玉兔也被认为是长寿之物,比如在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里说:
“虎及鹿兔,能寿千岁。寿满五百者,其毛色白。能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
而早在汉晋时期,玉兔、蟾蜍就已经入驻月宫,晋傅玄在《拟天问》中说:
“月中何有? 玉兔捣药。”,
在汉代出土的文物中,也有玉兔捣药的画面。
汉代画像石嫦娥奔月,不好意思,没找到玉兔捣药的那张
杜甫也是明确玉兔、蟾蜍与长生的关系:
“入河蟾不灭,捣药兔长生”,
李白《古朗月行》也说过: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而月宫里,除了嫦娥、玉兔、蟾蜍,还有那月中桂树,古人叫它娑罗,也是有着神奇色彩的:
就连吴刚伐桂也是有着神秘色彩。
因此,玄宗游月,就意味着他能自由出入长生不老的神仙的世界。
结语
中秋节起源的因素中,道教的长生观念占了很大的因素,当然还与古代的月崇拜、玩月风气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下篇再说。
玄宗游月虽然是杜撰了道士做法、神话了霓裳羽衣曲,但是这也是有社会背景的,那就是在崇道浓厚的氛围中形成的传说。
将玄宗时期玩月的风气与崇道求仙两者结合,刘禹锡就在诗中写道: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年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很犀利的点出了唐玄宗对长生的期盼。
古人祭月的习俗由来已久,但是还没有形成节日,直到唐玄宗时期,由于道教传播长生的浓厚氛围,使得月宫成为幸福长久的象征,八月十五望月的风气更加兴盛,并由文人传至平民,使得中秋形成有了可能,这才逐渐见于宋代的记载中。
另外,中秋节长盛不衰,还因为圆月所象征的幸福美满满足了古人至现代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
在这良宵佳节,悠悠祝大家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在这浩瀚宇宙,有幸与您相识,
我是@国风悠悠,邀您共赏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