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在知中行,在行中知。每当内心没有坚定答案的时候,总是极其迫切地向周围人发问,渴望他们给我一个回应,但是大家都知道答案自在你心。
王阳明在悟了心学之后,他开始在贵州农场修建房屋,甚至照顾他生病的仆人,他开始传授学生。他面对逆境在悲观中不躺平,不绝望。
抱怨多容易啊,吐槽多容易啊,为什么做容易的事情呢?
只是你长期沉溺再悲伤中之后,你发现你再也无法把自己聚集在一起,你根本找不到前行的动力。你总会发现你一直悲伤着,你一直犹豫着,你像一个快要凋谢的花一样,充满了伤感的气氛,你就没办法前行了。所以可以悲伤,可以摔倒,但请不要趴在地上,请不要沉溺在情绪里。人生来本就有良知,答案自在你心,只要不断地追问自己,虽然百死千难,但是只为此心。
当有一天你的喜不因别人的夸奖而放大,你的悲也不因别人的贬低而放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到事情的时候镇定自若,向内心索取答案的时候,你就开始变的强大了。
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半的圣人,第一个圣人是孔子,大家都听说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万古如长夜就像黑夜,如果没有孔子的话。第一是孔子那当然万世师表,这个不需要我们说。
第二个是王阳明,就是他能把道理想通,他还能把事情做好。他没有说等我想通了再做,不是先想明白再干,他是在行中知,在知中行。不是先想明白再干,你一辈子想不明白的。就如库克在斯坦福大学做那个演讲,you can never be ready,你永远都不会准备好的。高考三年准备不好,给你30年都不可能准备好。
你永远都不会准备好的,就是要先起步再调整呼吸,先起飞再调整姿势,知行合一的本质就是行就是知,知就是行,想只有困难,做才有答案。
当你看到王阳明那样的绝境时,就想我应该放弃,应该绝望。不,穿越500多年的时空,王阳明的经历仍然会告诉你,绝境只是心境,答案自在你心,黑暗很漫长,所以黎明的光才显得那么的宝贵,痛苦的经历确实很压抑,所以最终迎来的胜利才足够鼓舞人心。
提到王阳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是中国两个半圣人中,除孔子以外的那一个圣人,还有半个是曾国藩。
因为王阳明创造了心学等思想,所以关于研究他学问的文章和书籍便非常多,我们大都可以从中学习和理解他的学说。
但在这之外,却有一本《传习录》,这本书主要是王阳明的弟子们记录了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书信往来。因此,这本书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王阳明和他的学说,又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方向。
我们都知道王阳明的学说里,有一个“心即是理”。有一次,王阳明的弟子徐爱问王阳明:“如果至善只能从心中探求,那天下这么多事情,我们恐怕都无法找到答案吧?”
王阳明说:“心即是理,天下便没有心外的事情和道理。”
也就是说,任何事情和道理,我们都是从心里找到答案的,脱离了心的事情和道理根本不存在。
比如侍奉父母这个行为,不是因为我们在父母身上看到了孝顺的意义和道理才去孝顺他们,而是我们的心里本来就有孝顺和侍奉父母的概念,所以我们才会去自然而然地孝顺和侍奉他们。否则就表明我们是有私欲的,内心是不纯洁的。
王阳明的另一学说是“知行合一”,它的意思是说知和行应该是合二为一的,不可拆分开来。
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在被众人所熟知之前,是新东方的知名英语老师,不仅口才好,而且给人一种积极乐观的形象。
之后公司转型,他就做了卖农产品的主播,但做了一段时间后,直播间都无人问津,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根本就不是当主播的料。
紧接着,他就找到了领导东方小孙,说自己不想干了。东方小孙反问他:“你平时给学生说要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要学会独自熬过一段艰难的岁月,你给他们讲了一大堆道理,为什么自己却做不好,不能知行合一呢?”
董宇辉在总结这一段经历时,说到:“知行合一不是先知后行,也不是先行再知,而是在知中行,在行中知。”
而在这本书中,徐爱也就“知行合一”请教过王阳明。王阳明说:“之所以知和行割裂了,依然说明我们心中有私欲。”
接着王阳明又说道:“一个人知道了却不去行动,说明他还不知道。真正的认知一定是践行的开始,践行则是认知的结果。”
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许多人其实也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他们总认为先要去认知,然后再去行动。就比如写作,许多人总认为自己写的东西不堪入目,想要等自己学习一点理论知识,或者独自练习一段时间后,再公开写作。
但殊不知,写作厉害的人都不是一开始就厉害的,而是一点点练习的,通过各种反馈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的,最后才变得厉害的。
所以,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努力践行,只有这样,我们的能力才会不断提升。
其他资源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董宇辉讲书时是发着光的,让你听了就想读书_陆游_因为_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