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未改烂漫心,犹葆诗人之纯真

——听树才老师的讲座有感

2021年线上教育行走的大咖云集,阵容可观。在这之中,树才老师以纯真烂漫的诗人风姿,迷住了听讲的朋友,迅即圈粉无数 。

请原谅我孤陋寡闻 ,我是第一次听到树才老师的名字 ,也是第一次见到他的真容 。他笑声爽朗,声音 温和而有亲和力 ,全身洋溢着谦逊又睿智的风采 ,这真是我心目中诗人的样子 。

他的讲座一开始从现实生活中一位老人扑倒在地而离去的事件讲起,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惊恐。这听起来好像是题外话 ,但听到他讲的观点“诗歌就是生活的提炼”时,我才知道这两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 。

他从生命出发,谈到“生命大于生活,生活不仅仅是活着”想法,自然而然引出对俗语“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批判,同时指出西方人对这一观点并不认可,他们更多强调生命的质量与尊严 。

我们大多数人更看中活着。正如余华小说《活着》中的福贵,面对苦难生活的不断锤击,他始终坚持活下去的信念。这种挣扎,这种人生,虽有时代的不幸,但更多是对活下去地坚持。说实话,我对福贵这种活法并不认可,因为我认可树才老师说的话,即在生活里活出生命,在生命里好好活着,活出精彩的生命 。

为了让大家明白诗来自于生活,他引用《吴越春秋》中的“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的诗,让朋友们明白诗歌是对生活的提炼,进而让人明白:一个诗人过怎样的生活,就会写出怎样的诗 。

这我深有体会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的生活颠沛流离,但他对朝廷的忠诚不变,想实现“致君尧舜上”的初衷不改, 所以他的诗写下了生活的瓢泊不定 ,也写出了时世的艰难。 他在写诗,也在记录那段史实 ,成为当之无愧的诗圣 。所以杜甫应是把生活的所有用诗句表达出来的典范。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他谈到了诗是语言的妙用的观点,而且他还举出了法国诗人保罗的《秋》诗 ,并当场用法语朗读 ,那一刻真是一个美好的瞬间 。这一范读既让我感受到巴黎秋的肃杀,又明白了法国诗歌押韵的特点,虽然我听不懂法语,但树才老师朗读中的情调,我还是听明白了。这一刻,我理解了《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的“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的话语。

怎么读诗?他提出了“读一首诗,就是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的观点 ,虽然对这点我不敢说能做到,但我认为这似乎告诉人们,解读诗歌要用心去体验,绝不能仅满足于眼睛看、耳朵听, 还需要眼耳互换功能再体验 。是的,诗的生命在于语言,诗的声音如流云,我们一定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感受,去体味诗歌生命的美 。

最后素材老师认为孩子由于纯真,所以他们离诗最近,老师们要信任孩子 。这就告诉我们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作为老师,绝不能扼杀孩子的诗才与诗意。

读着树才老师写的“只有风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只有风知道/你我他都不知道 ”诗句,我的心中似乎既迷茫,有清醒,风知道自己的方向,我何必要执着的去弄懂呢 !

他又在另外一首诗中说:“头顶上/一只大鸟飞过/而我是坐着的翅膀上长着思想的鸟/它轻轻地将自己放下。”我似乎明白了 我们不必羡慕图头顶上的飞鸟,我们只需让思想自由去飞 。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了 ,我感觉意犹未尽。生活的风霜让多少意气风发的人变得平庸 ,琐碎的日子又让多少超凡脱俗的人变得油腻 ,然而树才老师清新依旧,诗意依然! 我突然想用胡诌的“风霜未改天真态,犹葆诗人之纯真 ”的诗句,来表达对树才老师的敬意。但愿不会唐突了树才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霜未改烂漫心,犹葆诗人之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