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谢地我来了,这事儿没完”

万万没有想到的催生仪式

      没有想到教育写作班的最后半天的课程,居然就是让我们直接把自己想出书的名字、计划出版时间、作者姓名都用马克笔浓墨重彩地写出来。人人上台去分享,于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允诺。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也许是因为心中想的太多了。

      首先想着的是最现成的——自己通过一年的班级共读拟定的四年级的42份阅读单。之前在朋友圈晒孩子的阅读单,经常有朋友问我要电子版要给自己的孩子做。所以我就萌发了整理出版的想法。这样容易分享,借助阅读单及文本分析及导读让家长在指导四年级孩子阅读的时候有可以方便实操的工具。因为在双减背景下,减去了重复机械的作业负担,多出来的孩子是给孩子们运动、阅读、兴趣发展的,但是很多家长没有耐心地读书的想法,同时解读文本,进行阅读交流的能力有些,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结合自己陪伴孩子及学生阅读过程中交流的点滴故事,给想要培养孩子阅读的部分家长一些借鉴。

      其次上午小组内第一次讨论的时候,我在思考之前授课过程中张文质老师所提到的小学家长会这一块儿的欠缺。同组的吴慧君老师让我参考一下匡欣的《图解幼儿园体验式家长会实战》,我迅速在当当搜索相关的主题,还发现了一本心理学家写的《体验式家长会》,而与小学家长会有关的内容不多,只有一个《小学家长会主题活动设计》。本来想找到这个有出版主题需求的项目进行分学段的细化研究,又怕自己草率了。因为我总觉得家长会就是要解决问题。而问题的普遍性、一致性及关联性还需要我更透彻地去看,另外我在想除了体验式的家长会,还有没有另外的模式,或者说小学阶段适合体验式家长会吗?适合每次都用体验式吗?一想有点凌乱,暂且搁浅。

      最后是上午的时候很幸运地坐在瓜瓜老师对面,说实话特别喜欢瓜瓜老师这样的女性,特别的自信且知性。在非常认真地倾听完我们小组的想法后,她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明确主题目标的方法,那就是研究目录,研究你想写的那个领域。研究目录然后思考,这个主题的相关书籍哪些写法是最棒的。同时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看看自己还能够在哪个角度有所作为,有想法、有路径,有话可以说,有故事可以讲。心理有了触动,因为我是特别喜欢买书的人,每次参加班主任比赛也好,有相关的活动也好我都习惯性地去当当上面搜寻书籍……只是买回来后仅仅部分阅读。如果我从目录开始研究,利用思维导图,这样我的框架结构是不是就更具备了。现在我的写作还停留在“豆腐块”的阶段,有的时候有了征文的主题出现就仓促写一写,所以只能命题作文,没有对一个主题进行整体构建与把握的能力。说实话也想过自己要出书,如果说多年以前想的是省吃俭用在退休前自费出一本诗集、散文集,聊赠一册给亲友。现在我是觉得我可以写,可以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工作思考记录下来,整理成册写就我自己的生命之书。瓜瓜老师的经验分享,让我顿时有了勇气也有了路径去思考自己的第一本书。虽然说是走着走着就有了方向,但是她给了我迈出第一步的方向,而这正是我特别需要的,且特别想要的。

      也正是有了瓜瓜老师的方法指点,所以虽然在午间睡意未消除,大脑一片混沌的情况下,我随手写下了有可能的题目《陪孩子读好100绘本》、《打造孩子的阅读环境》、《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50个细节》、《小学家校问题危机转化——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技巧》……写了但是都不是特别满意,特别有冲动去写。也许是因为都是基础书写积累还并不够,没有足够的支撑与勇气。我拿起自己手里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虽然还没有读,但是研究一下目录还是当下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我迅速地在目录中寻找自己想要写书的灵感。正如在张文质老师《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中所提到的“一日为父,终身为师”。张老师在引导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思考,孩子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那我能够从这本家庭教育书的框架中来思考学校教育、班级管理吗?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张老师是生命教育的倡导者,他看到的是生命的需求与教育他本来应该有的模样。想想自己作为一个老师,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十岁男孩的妈妈,我把教育孩子当作命业,那作为班主任,我也是应该把自己班级里的45个鲜活的孩子的在教室、在学校教育也作为命业啊!作为班主任不也是需要温暖陪伴和长久的情感抱持吗?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班级里得到满足——被接纳、被联结、有存在感;让孩子们在班集体中和谐共生——创造一种生态给足成功体验;让孩子能够在小学阶段成长为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而六年的时间是多么珍贵和关键。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是谁?具体而言就是每一个坐在教室里孩子的父母。再联想都了《正面管教》到《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种认同一种教育观念后,从家庭教育推至学校教育的可行性。所以我就郑重地写下了《教室里的奶蜜盐》,我希望可以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让更多的老师更好地来“精神哺育”班级里的一个个孩子,因为班主任工作对班级里孩子的身心灵影响都太大了。

我迫不及待地上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从各位同班学员的反馈中我看到了这个想法他已经至少可以吸引老师们的关注了。带着激动的心情分享完了,下台后随即给张文质老师发了一条私信,问他可以吗?非常好,张老师不点名地告诉我,写了再说,没有写出十万字他不评价。随即让我冷静下来,思考应该如何让自己不要止步于灵光乍现小技巧,如何在写作中去梳理成为了我马上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性格中的执拗就上来了,我就是要写,写到十万字再找张老师,让他无可推辞。哈哈哈哈哈!

培训班的设计一环扣一环,让你不思考就只能“难堪”,分享结束又是非常正式地让我们把新书发布会的契约。签好契约当场就递交给张文质老师,每个人都拍照立此存照……完全不给你否定自我,犹疑的时间。然后又把我们群聊天的背景设为了这张出书契约,群里有消息就不断体现你,你的新书发布会又近了一天,你写了吗?

          给足学员“奶蜜盐”的张老师(今天先略写,人物这周详写)

没来上课之前看的都是张老师书中配图,戴眼镜、沉思状或深邃凝视状。来上课发现张老师很亲切,跟我一般高,同作为浓缩的精华,他可以著作等身,我也可以至少写一本吧!说实话上了前十分钟的课程我就信心满满,我就被点燃了,而且更可怕的连着高强度三天的课程,没有让这份热情和激动冷却下来,停止下来。接连三天下来,我在进阶,我也在不断地从我想,到我可以,再到我必须。张文质老师设计的课程解决了我们为什么要写书——每个老师都应该而且必须出版一本他的生命之书。

陈春华校长、钟杰老师让我们不再敢借口,比如说忙,比如说不会……给了我们支架的同时,还给了我们很多范例以及可操作的平台。陈春华校长处于管理岗位,但是一直在写作,常常能够在《南山教育》看到陈校的文字。真的是心怀宇宙浪漫,淡淡的粉色,散发着柔软的力量。特别感谢春华校长对我的激励,我要把赠书读完,同时我也想专门写一篇文章记录自己那个下午的收获。钟杰老师做个头发就写了三千字,我们只是徒有三千烦恼丝。钟老师说不写作不记录,就觉得自己对不起自己和世界,都没有吃草的资格,想想正是因为这种随手随时的记录,让钟老师不断在审视、优化、建构自己的教育,成为一直出书的非常硬核的人才。之前有关注到钟老师的公众号,每次都跟同事感慨钟老师太能写了……顺着钟老师的讲座,我觉得自己也是能写的,而且必须要写的,还不能不写的。

以下是从模仿开始(这文没完,可以不看)

《教室里的奶蜜盐——小学班主任工作细节》

序言:

寻找班级教育的那些微光与星火

关于班级管理,有太多理论著作、教育随笔、操作手册,一线班主任的专业阅读,有的是因为竞赛需求除了理论以外,还有班主任的常规工作项目,有的是寻求棘手问题解决方法,这些阅读最后都融入在我们陪伴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的每一天每一个细节。

可以这么说,每一个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都有许多期待,也是将其看着自己孕育的另一个鲜活的“生命体”。班主任工作是一份充满责任也是一份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工作。每一个班主任都希望自己能够把这个班级带好,获得职业的成就感和胜任感。但是班主任工作也常常伴着一些不确定性、生生冲突、师生冲突、家校冲突……现实的骨感,让班主任这个工作很多事实都成为学校的行政安排,而非老师作为教育者的生命自觉。

班主任工作的著作非常多,很多领域都有充满智慧、热情及具有专业能力的班主任在致力研究。班主任要把这个群体搞好,同时要兼顾每一个人。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这个班级里能够汲取各自都生命的营养?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都说父母给了孩子最初的模样,可是班集体在塑造孩子的精神模样方面同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谢天谢地我来了,这事儿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