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家里有多富贵?林如海写一封信,几千两银子不在话下

林黛玉家里有多富贵?林如海的一封信里,便透露了端倪。

一、林家从来不曾败落过

黛玉家里很有钱,而且从来不曾败落过。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了,贾家看似富丽堂皇,可是内囊已经尽上来了。

他为什么知道这些?

因为冷子兴是古董商。

古董商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

中华儿女都有一个自然而然的癖好,似乎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

富人,尤其是富裕了好几代的人,最怕别人说他是暴发户,说他没有文化没有品味。

所以一般的富人,在衣食不愁之下,都会寻找艺术的怀抱。

而古董,不仅有种浓郁的文化底蕴,还能彰显富贵,同时也能保值。

冷子兴为什么知道这些家族秘事?

因为贾家极有可能为了维系富贵,开始卖古董了。

而新兴的富贵人家,会开始买入古董。

正因为如此,冷子兴作为古董商,政治上特别敏感,谁正当宠了,谁家要没落了,都一清二楚。

而林家,从来不曾败落过。

三代世袭的侯爵,皇帝恩宠又袭了一代,到了林如海,自己科举中了探花,做了盐政。

盐在古代是国家命脉,专门负责官盐商的官员,非皇帝亲信不能做。

林家不曾败落,但却子嗣凋零。

贾家子嗣众多,却没有杰出之辈。

二、林如海写了一封信,透露世代富贵的气派

文章第三回中,专门讲述了黛玉抛父入京都。

当时的贾雨村,也想要借助贾家的权势重新进入官场,因此请求林如海帮助自己写一封推荐信。

贾雨村作为书中不折不扣的冷血之辈,为何能成为灵气逼人的黛玉家师?

才华不凡,而且当时的贾雨村,还不是坏人。(曾写过文章分析,可翻看旧文)

在林如海眼中,此人可以为官。

因此,林如海很谦逊地说了这样一番话:“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划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在书中,捐官这件事是很正常的,而且也成了一种明面上的制度。

在书的后面有提到,为了将秦可卿的葬礼办得富贵一些,特地给贾蓉捐了一个龙禁尉。

龙禁尉不过一个虚名,贾家花了一千二百两。

而从林如海的口吻中,他不仅给了贾雨村入京的路费,甚至连官场上的事情都为其考虑到了,金钱方面更是不在话下。

按照贾蓉的费用来算,贾雨村想要重回官场,少说也要花费上千两银子。

三、林家的财产哪里去了?

很多人猜测,林家的钱财都被贾府的人挪用去盖了大观园。

但是这种说法,其实也有不小的漏洞。

原文中曾提到江南的甄家,“独他们家接驾四次”,花的银子如流水一般。

但同时也说了,不过花着皇家的钱给皇家办事,否则谁有那个闲钱呢?

可见,这个大观园,想必也有皇家出资的部分。当然,贾府一定需要自己出很大一部分的,至于这个钱能不能从别的地方找回来,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很多人将贾琏那句“再发二三百万两的横财”当成是霸占林家财产的证据,可如果去研读贾琏这个人,他的三观还是很正的。

至少,在贾雨村弄死石呆子一家人给贾赦送扇子的时候,他还说为点小事弄得人家破人亡,不算什么本事。

这句话的意思,也许只能印证了林家的财产被贾府接管了过来。

而他是奉贾母命令去的,也就是说,这笔钱很有可能在贾母处。

老太太那边,贾母疼爱黛玉是真的过了心的(忽略后八十回变自私的外婆),王熙凤说林黛玉结婚“花不了官中的钱”,也说明了这些钱,贾府是没有人动用的。

代为保管,和占用是两回事。

林家和贾府作为世交,若是连这样的信任都没有,林如海那么聪明的人,绝对不可能将女儿安置到外祖母家中。

所以,林家的财产应该是被贾琏带了回来,而他也贪污了一部分,但大头还是在贾母处管着,以待日后给黛玉做嫁妆。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黛玉家里有多富贵?林如海写一封信,几千两银子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