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情智教育


      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情智教育

          ——读《数学教学中的“情”与“智”》有感

                                    史纪鑫

        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读了厦门外国语学校数学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肖骁老师的教育专著《数学教学中的“情”与“智”》使我感受深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无疑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的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状况来看,学生愿意或者能够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还处于劣势状态,笔者通过拜读肖骁老师的教育专著《数学教学中的“情”与“智”》,找到了突破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瓶颈的好方法——“情”“智”教育。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观看教学实录”、“转、听、评课”、“查找相关资料”以及亲身实践等渠道,利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发现: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差,提不出数学问题的原因,与教师的传统价值取向和学生的情感因素息息相关。具体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从教师方面来看

首先,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有关。实施新课改虽然已有几年,同时,我们教师也组织学习了“先学后教”、“智慧教育”和“翻转课堂”等课先进课改经验。但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提问,而不习惯被学生提问或学生互问。所以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如何“回答”,而极少重视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其次,与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和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有关。由于教学水平、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有限,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不足,对新课程理念学习理解不透,在教学中怕学生提出问题回答不上来,影响老师的权威形象,或者烦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学习问题而浪费课堂时间等原因,导致不鼓励学生提问,甚至压制学生提问。由此而来,学生逐渐形成等、靠老师讲解、传授的依赖心理,学生提不出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从学生方面看,提不出问题主要有三层次的原因

一是不敢问。尤其农村孩子视野不宽,知识面相对狭小;因老师严厉,学生胆量不够大;怕提的问题太简单或不着边,没有探究价值,被老师批评;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二是不愿提问。有些题目答案对上就放过去,没再思考;看到比自己基础薄弱的同学都会了,自己就不再问了,怕同学看不起;怕被误认为不尊重老师,即使老师讲错了,也是默认,不愿意向老师提出;怕举手多了,同学说“爱出风头”。三是不会提问。这里涉及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及方法两个问题:从学习态度看,与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学习不主动投入有关。由于没有认真、深入学习,当然发现不了问题。从学习能力及方法看,有些学生没有树立数学问题意识,没有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不知道怎样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途径及方法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要彻底改变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差的现状,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不断反思,勇于探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纵观制约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原因,不论是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都需要情智教育。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情智数学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做一简单介绍。

陶行知曾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才能达到内心深处。”我们也知道: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知性风趣,课后与学生无障碍深入交流,把情感引入教学,启迪智慧,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就是情智教育。通俗的说就是先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情智教育的目的在于突出和强调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在情智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个人的性格魅力,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和教师自身隐含情感因素的作用,创造和谐的感情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以此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并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教学更富人情味,学生的高层次需要就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情智数学使师生双方体会到教学是一种人生的美好享受,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和智慧。

情智数学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对职业的理解和热爱,以及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笑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牛起来”。做到真正“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俯视学生当好领路人,平视学生当好同路人,仰视学生当好铺路人,全面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意志力坚定的学生。情智数学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操作。

    (一)课前精心准备,赋予真实情感

1、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根据教学目的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杨辉三角”“鸽巢问题”“韦达定理”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概念背景和感人的故事。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数学内容具体到实例中,讲枯燥的材料生动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会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

展示数学美,丰富数学感情

数学使有趣的、美丽的、令人兴奋的,但如此美、如此重要的一门学科,却很少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它,跟谈不上领略数学的美,为什么呢?一是数学教材的演绎特征掩盖了数学的美丽;二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师生无暇顾及数学的美。也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更谈不上数学问题意识了。其实,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如形态美、抽象美、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统一和奇异美,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展现数学美吸引学生,让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感受数学没,从而追求数学美。这样,学生在感受与追求的过程中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些问题。

通过数学史教育激发数学情感

数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积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历史,它融合了与数学有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紧密文化渗透的综合学科。在教学中恰当的渗透数学史的材料介绍和经典数学问题的在研究,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和岁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

巧妙设置情境,诱发学生情感

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如果喜欢数学,觉得数学好玩,就会学号数学,有了个人情感的投入,才能真正促进智力发展。

以“趣”道“情”是情境设置的基本策略

教学情境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通过情境设置诱导和引发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运用信号功能改善教学中师生信息传递的效果。想方设法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情绪,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

以“情”促“智”是问题探究的目标

数学被人们成为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与形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中蕴含着令人神往的魅力。教学中数学探究问题的加工提炼,把蕴含其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让学生在问题、困难、挑战、挫折、取胜的交替中,在选择、判断、写作、交流的轮换中,经历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领略和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以“智”育人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人会使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数学学习虽然辛苦,但对于数学爱好者来说却是一种享受。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既蕴含着智慧、创造力等智力因素,也蕴含着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因此,解决问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需要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教学中通过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变式、拓展和深入研究,寻找新方法、新途径、新思路、新观点,在合作交流中,营造“相互挑战,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氛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用集体的力量推动他继续前进;当学生退缩时,用同学的友谊去激发他攻坚克难的斗志;当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用同伴的认同和鼓励让他获得自我成就感,进而深化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点燃对数学的炽热情感,成为数学的英才学生。

善用教学感染力,深化师生情感

天有三宝:日、月、光;人有三宝:精、气、神。一位教师要想点燃学生的课堂参与激情,教师本身必需做到:“精满、气足、神旺”用自己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和点燃学生的激情。以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呈现形式,展示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不断引发学习激情。教师的形象、语言、教态、表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沟通师生的情感。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是不能没有表情的,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偏差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脑力劳动的效率。”生动娴熟、极富情感的课堂语言,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是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体参与的催化剂。教师只有充当导演、编剧、演员、观众等众多角色,教学才能机制、灵活。

总之,情智教育是先让学生打消心理上的思想包袱,敞开心扉,共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提出一些更有价值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他们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让课堂充满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真情,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在不不知不觉中就培养起来了。这样的教学也更富有人情味,学生的表现需要、求知需要、和发展需要就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使师生双方体会到教学是一种人生的美好享受。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情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