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彝乡:“飞鸡”孵出“致富蛋”

新华社成都7月21日电(记者江宏景、李梦馨)在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城东边一片茂密的杨树林里,郁郁葱葱的树叶遮挡住了刺眼的高原阳光。林荫下,几千只鸡悠闲地踱步啄食,不时还会扇动翅膀腾空而起,落在四五米之外。远处的音响正在播放彝族传统音乐,鸡群仿佛在伴随音乐起舞。

林中鸡棚旁,彝族青年阿俄比聪一边翻拌着饲料,一边介绍说,“你看,我们的鸡吃的是林中的草,饮的是山间泉水,还听彝族山歌,喂的当地产的燕麦、苦荞,下的绿壳蛋有股特别的香味。”

7月20日,在布拖县比聪中药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鸡场,阿俄比聪抱着一只产绿壳蛋的鸡,这是他手中的“宝贝”。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这个养鸡场是布拖县比聪中药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部分,位于四川省布拖县木尔乡块只村,养着5000多只绿壳蛋鸡。阿俄家的蛋鸡每天产绿壳蛋近2000枚,年产数十万枚,通过电商平台和老客户的订单,市场供不应求,去年绿壳蛋卖了两百多万元。

三年前阿俄比聪第一次养鸡时,却没有如此顺利。2017年,阿俄比聪购回1000只小鸡请人照看,鸡苗出现大批量死亡。他不甘心接受失败,一定要刨根问底找出原因。他带着死鸡一次次开车三四个小时往西昌市跑,请专家解剖化验找原因。“散养水源不干净、鸡圈地上没垫石灰消毒、喂食不规律不定量、鸡受惊相互挤压……”问题一个个浮现,改进方案一个个落实,经过10多次养殖技术改进,阿俄家的绿壳蛋名头越来越响,还注册了商标。

7月20日,在布拖县比聪中药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鸡场,阿俄比聪(中)和母亲、妹妹一起在翻拌喂鸡的饲料。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看到阿俄家绿壳鸡蛋试养成功了,周边300多户农民也跟着养起来。现在,合作社已吸纳了301户1126人,其中贫困户有69户174人,今年政府还给了30万的帮扶资金。养殖场聘请了7名当地贫困户村民,每天每人支付70元工资。“今年开始,我们养鸡场给村民免费提供2000多只鸡苗,把养鸡技术传给村民,产的蛋我们全收,统一销售,”比聪介绍说。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好好读书,吃了没有文化的亏!”由于家庭负担重,阿俄比聪小学一年级就辍学回家放牛。但他身上有种不服输的劲头,走上自学的道路,身上随时揣着一个本子,见到不懂的字就要描下来向他人请教。现在,他还会在工作间隙上网课,学习创业知识。

7月16日,阿俄比聪在西昌市的家里上网课,一旁的儿子阿俄文浩好奇地探望。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身处大凉山深处,网络连接了他与外面的世界。除了上网课,阿俄比聪还会在直播平台上发布视频,介绍自家鸡蛋和家乡布拖,将深山里的绿壳鸡蛋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我打算把合作社养鸡场规模扩大,再发展到邻近乡村。当然,光我一人不行,要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行。”村里开大会,阿俄比聪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乡亲,村里年轻人异口同声:“你就是我们的榜样,跟比聪哥闯,我们心里有底。”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原彝乡:“飞鸡”孵出“致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