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期人士如何寻找职业发展可能性

上周接待了一位30岁出头的来询者。她想「赶」在35岁之前做好职业规划,担心35岁职场危机,想抓紧转型却不知道方向。希望我能帮她找到答案。

每个月都会有几位有类似问题的来询者。我去企业讲课的时候,私下里跟我沟通这类问题的职场人尤其多。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

35岁,差不多工作十年。不再像20来岁那时劲头十足,上有老下有小,身上的责任大了,风险承受能力小了。

在职场里往上晋升似乎还有盼头,又看不到明显的希望,工作热情逐渐消退。

而回头看看过去的这些年,每天都被工作充满,没有心力去深度思考一些终极问题,也没有发展兴趣爱好。

有天我打开某平台app,展示在我面前的页面是这样的(下图)。

我们当中许多人,就这样时常被媒体和招聘广告上的「35岁」关键词一次次抽打着。




35,只是个数字。

媒体关于35岁危机的种种舆论,其实是中产焦虑的一种投射,尤其是目前有能力有影响力的那部分35岁群体在媒体的发声。互联网大厂就是35岁职场焦虑的最重要起源地之一。

如果过于关注媒体,你还会被那些「毕业即失业」、「30岁迷茫」、「40岁碌碌无为」、「50岁无奈」等等言论击中。

每个年龄都这么惨?那真是惶惶不可终日。

没有必要因为媒体说什么,而妄自菲薄,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以我近年来辅导近百名求职者的情况来看,35岁上下的求职者,如果在之前有丰富经验有不错的业绩,换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难。难的是一些缺乏工作连续性、不具备比较拿得出手的技能的求职者,他们往往自我期待较高,其实容易高不成低不就。

而即使公司在招聘中明确写了年龄要求35岁以下,一般还会补一句(或者默认),条件优秀者可放宽年龄限制。

事实上,何止是35岁,无论哪个年龄段,如果条件不行,手上没有可以向雇主兑换报酬的能力筹码,也没有提前做过职业探索和规划,在职场中的可能性都大大降低。


  ◆     ◆     ◆     ◆     ◆     ◆     ◆   


那么35岁上下的职场中期人士该如何寻找职业发展可能性呢?

具体可以用一个模型来辅助,这个模型叫做「生涯四看」

生涯四看模型

第一看是「上看」。

这是职场中最常见的发展路径,就是一路向上,升职加薪。比如从管培生到主管到经理到总监一直晋升到高管。

这个发展路径最清晰。很明显,越往上走竞争越激烈,需要野心、能力和体力支撑。除了不断在职场上升级打怪,在这个状态下,还很难实现工作生活的平衡。在咨询中常见的关于「如何平衡」的来询者,大多在这个职业路径上。

第二看是「内看」。

就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条路径适合那些真正对所从事岗位感兴趣的职场人士,因为它需要你持续的积累和投入,并乐此不疲。

以我的经历为例,读博的时候我非常苦闷,明显感觉自己不喜欢呆在实验室。而我的一位博士学姐每天都特别有干劲。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觉得研究能让人沉浸其中,很享受思考和验证的过程。现在她已经是国外某高校教授,某领域知名研究学者。

在今天这个越来越专业化细分时代,其实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会比成为高管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权。前提是你得热爱,并耐得住寂寞。

第三看是「左右看」。

在大企业中,经常有轮岗或者调岗的机会,这就是在企业内部左右看,寻找职业机会。

比如我在培训方面的指导老师之一,之前在企业是客服代表出身,因为喜欢讲课培训,就在企业内部寻找讲课机会、轮岗,转型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师。再比如通过企业内部的人才流动计划,有人从前台的销售岗位,转为中后台的运营支持岗位。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多角度多方位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提升职业热情。而缺点就是,可能样样行,样样都不专。还可能因为换岗动作太大,在部分上级和人力那边产生负面评价。

第四看是「向外看」。

这就是在主业之外,寻求其他的职业可能性。

你有没有兴趣爱好?有没有发展过副业?能把爱好或者副业发展为新的工作方向,也会是一个选择。


  ◆     ◆     ◆     ◆     ◆     ◆     ◆   


通过「生涯四看」,你会发现其实选择还是可以有很多。

不管下一步的职业选择是什么,最重要的依然是积极主动勤于学习、保持好奇心

最后我想说,不需要有「赶」在35岁之前做好职业规划的心态,35岁并不是截止日期。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从毕业到65岁退休,有40年那么长,未来一定会更长。35岁,数数才度过了职业生涯不到三分之一。

只要你还愿意去追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无论什么时候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并持续付出努力,都不晚。

【本文由“Libby博士的职场理想”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欢迎关注,一起探索更值钱更精彩更自由更有意思的人生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中期人士如何寻找职业发展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