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好英语,你就别背单词了(建议收藏)

image

文| 杜为

首发| 公z号【未历安】

01

学英语一定要背大量的单词?No!

语言从来就不是背会的,是用会的。

我们从小学习汉字,除了最初的几十个基础字之外,以后学会的字,都是生活中不断看见,不断使用,自然而然掌握的。

当然,这并不包括一切形式的应试学习。

应试,本质上是一种定量考核,划定一个范围,谁学的好谁通过。

背单词、刷习题,只是在为考核形成一种大脑的条件反射。

image

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应用在生活中,只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会的。

背单词,并不能算在学一门语言,准确的说,背单词就是在培训考试技能。

准确无误的单词书写,严谨刻板的语法规则,离开了考卷,立刻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就像我们平时使用汉语一样,字少写一两笔,对方也能看懂,说话定状语颠倒,彼此也能理解。

即使是文学大家的文章,只要你吃饱了没事干,准能挑出来语法错误和错别字,何况对一个非母语者呢?

语言是活的,是考试的选拔机制把它变死了,而且为了选拔公平,也必须变死。

02

对于一个新单词,大脑最初会形成短期记忆,之后多次地唤醒,不断的使用,才会把短期记忆逐渐加深,从而形成长期记忆,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就像我们平时交朋友,从陌生到至交,最少也要三五年吧,这其中需要相处、需要了解、更需要互相磨合性格。

绝不会两个人刚一见面,连名字都不知道呢,趴地上就要结义拜把子:“你就是我亲兄弟,咱俩以后得处一辈子。”

一般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要么就是喝了,要么就是疯了。

image

所以,如果单词只背不用,那此时的单词量不管多少都没有任何意义。况且背了还会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做的都是无用功。

这样一看,语言学习的本质就找到了,不是会背,而是会用。

这里要注意,“会用”是针对非应试的语言自学者。

应试是需要背的,但只要是应试都会有考试范围,考纲划定一个圈儿,圈儿可大可小,只要把圈里的掌握,成绩就不会太差。

所以说,即使是为了考试,也不用在“背单词”这一项上跑得太远,背够了就行了,核心还是要会用。

03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会用”呢?

简单啊,就是先看别人是怎么用的,看母语者是怎么用的。

把自己扔进那个外语环境中,浸泡在里面,去感受那门语言的生命力。透过语言文字去体会文字背后表达出来的真实情感,从理性到感性,从具象到抽象。

一个刚学游泳的人,如果一直在岸边不敢下水,那他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

必须要跳进去,去适应水压,适应溺水恐惧。

当适应了水下环境之后,很多动作要领都是条件反射,是身体的本能反应,这是在岸边上,在局外体会不到的。

image

想象一下,世界上第一个下水游泳的人,并没有老师教他动作,他就是在那个环境中不断摸索掌握的。

所以对于游泳来说,适应水下环境是因,游泳的肢体动作反而是果。

类比到语言学习当中就是,会用是因,单词量是果,让句子的学习带着单词量走。

04

可是我们生活在汉语环境里,身边也没有老外交流,怎么样做到“浸泡”在一个非母语环境中呢?

下面我就分享3个自己平时用到的方法,以及几款对应的手机APP,能让我们体验到“云浸泡”的感觉。

(方法一)

关键词:以母语思维学外语,中译外,用熟悉学陌生。

APP:腾讯翻译君

image

每天找一段中文的文字稿,不超过300字,7~10句话即可,最重要的是,文字一定要口语化。

因为口语里的词,才是我们经常能用到的词汇,这样选择文字稿,可以最大程度筛除掉不常用的生僻词汇。

文字稿我用的是“逻辑思维”公众号,每天早上发布的“罗胖60秒”语音的文字稿。

每天一个话题,都是以口语为主,偶尔还有书面词汇和几个专业术语,可以用来做词汇拓展。

如果不喜欢这个,其他的也可以,看个人喜好。

电影字幕,综艺字幕,访谈节目字幕,动漫字幕。(歌词不太适合,歌词有点抽象写意,不够直观。)

之后,把文字稿以其中的每句话为单位,逐一复制到“腾讯翻译君APP”的搜索框就行了,汉语进去,带着英语一起出来。

以后每天可以反复看这些记录,重点注意汉语转移到英语的这个过程,词汇的转换,句子的成分排序,这就是“用熟悉学陌生”

翻译软件非常多,我之所以最后选择用腾讯翻译君,是因为他的翻译记录可以直接分条展示,而且是双语展示,每一句都清晰明了,可修改,可复制,可删除。

如果有不认识的单词还可以直接点击查询,非常方便,为了方便以后查找复看,还可以截图保存在相册里。

我们对汉语的逻辑体系是熟悉的,对外语的逻辑体系是陌生的。初学者如果一直在外语环境里浸泡,时间长了就会迷茫,必须要经常上岸纠正动作,用中文思维反学外语思维,之后再下水实践,如此反复。

所以这个方法可以算是一种辅助,帮助我们更快地做到语言知识的大迁移,借助自己的母语学习,要比单学外语语法快的多。

(方法二)

关键词:看双语文章,不会就查,不停不写,生词会识别就行。

APP:西梅

image
image

西梅APP都是选自世界级的资讯媒体发布的文章,涵盖商业、金融、科技、数码、生活、时尚、体育、艺术、娱乐等几乎所有资讯门类。

在文字材料上做到了英语环境里真正的原汁原味,有文采,有档次,既高端又权威。

而且还提供了双语翻译功能,对照查看,方便做汉译英的转化对照,不过就是这款软件的汉语翻译质量有待提高,虽然能看懂,但很明显是机翻的,没有做人工本地优化。

相比于口语、听力和写作,我觉得非英语环境的人最应该主攻的就是阅读能力,毕竟这是离我们最近,最容易触摸到,同时也是最容易训练出来的。

如果看见不认识的词,点一下就会出现详细解析,然后也不用停下来记录,更不用在纸上抄写生词,继续读下去就好了,有缘还会再见的。

经常读同一领域的文章,那些生词都会经常蹦出来和你打招呼的,慢慢就和他们混熟了。

所以在阅读时,没必要看见生词就背,会识别就可以,继续读下去,别停在一个地方扣生词。

中国字里面的很典型的“饕餮盛宴”,看见都知道怎么念,但闭上眼睛就不会写,没关系,很正常,任何语言都有很多这种词,混个脸熟就行。

学了二三十年中国字也没有都会写,英语单词总量是汉字的数倍,怎么可能都会写?

这是一种学习思维的转变,只要会那些经常用的就行了,其他的现用现学就够,即使看完就忘也无所谓,看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方法三)

关键词:看剧听歌不如看TED,形式单一更专注。

APP:轻听英语、一点英语

看美剧、听英文歌似乎是很多人推荐的学习方式,但我觉得它终究还是娱乐方式,是感性大于理性的。

即使我把我最喜欢的美剧《分手同居日记》看到第5遍了,但依然会被剧情带着走,无法专注字幕,该笑的地方还是会笑,该煽情的地方还是会感动。

image

之所以会这样,我觉得还是因为这种方式不够“单纯”。

直到我发现了TED演讲,哦~~这该死的单纯!太纯了,这就是我要的。

简单的场景,就一个人,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甚至都没有多少肢体动作和情绪起伏,我可以完全专注在字幕上,根本不用管演讲人的表情,反正他们在台上时,永远都不可能一边说一边来两个后空翻的。

内容上,演讲者都是以口语讲述为主,在此基础上,文稿也不乏专业词汇,涨知识的同时,又涨了见识。

而且这些专家学者都非常善于使用高级词汇,如果碰到过于生僻的概念词,演讲者还会进行拆解讲述。

image

毕竟TED是面向大众的,内容上要做到最大程度的通俗易懂,非常适合用来当学习材料,这也是我推荐TED的最大原因。

想看TED演讲的视频,其实看B站里搬运的就足够了,如果要是能安装TED官方APP就更好了。

但我手机里有很多冷门的宝藏APP,还是觉得想分享一下。

首先就是“轻听英语APP”。

image

很多英语学习博主都推荐过一个背单词的神奇APP叫“不背单词”,这款轻听英语APP就是他的孪生兄弟,他们都是同一家公司开发的,而且两个APP的数据是打通的,可以互相跳转。

这款APP的优点是资源完整,界面简洁,而且双语字幕的呈现非常有条理,翻译的准确度也很高,看得出来是经过优化的,不是蠢萌蠢萌的机翻。

image

美中不足就是有VIP限制,免费用户每天不能无限观看,不过考虑到这不是高频使用的APP,每天的免费额度就已经足够了。

第二款是“一点英语APP”。

image

内容以视频为主,资源非常丰富。

除了影视、综艺、萌宠、搞笑、学习干货这些常规门类之外、里面还有国外油管网红的视频,涵盖数码、时尚、美妆,Vlog等等,真有点小YouTube的感觉。

image

另外APP的使用时长还可以积累金币,达到一定数额还支持微信提现,虽然现在不像APP刚上架时攒金币那么快,但毕竟还是有嘛。

字幕方面的呈现形式和其他同类APP大同小异,不过他的汉语翻译优化我觉得做的是做得最好的,至少是同类APP第一梯队。


image

​OK!以上就是我外语学习的经验分享,所有的方法和APP,以及“不背单词”学外语的理论,都是经过我在自己身上做了多年实验之后,能和我自己的使用习惯完美适配的。

很主观,适不适合别人不好说,看缘分吧,但至少我自己用着挺顺手的。

我不是学霸,也没有考试任务,学习外语,用外语了解世界,只是我平时的生活方式,每天刷外语文章就像刷抖音一样,没有目的,就是好玩。

在这个过程中,一切都是以实用为主。

抛开了应试学习的形式框架,把语言当成一个工具,一个“钥匙学科”,用它去开启其他世界的大门,获取自己喜欢的信息,给每天的生活找点儿乐子,仅此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学好英语,你就别背单词了(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