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常有的几大误区,90%都会犯!

产品管理对项目来说非常重要,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往往容易进入思维误区,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纠正,这会对产品需求工作以及项目进度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产品工作中常见的思维误区并及时避免,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1、用户需求老板需求即产品需求

这是产品管理工作较为常见的误区,我们需要将用户需求、老板需求与产品需求区分开来。

用户需求,是用户从自身角度出发,其对产品的需求和期望。 而产品需求,是开发团队从用户、市场、业务、竞争、技术等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可行的产品需求,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而老板需求来源于老板的视野、信息和经验,他作为用户之一,他的需求也属于用户需求,我们需要从中分析出真正的产品需求,而非拿来即用。

2、毫无目的地做用户细分和用户画像

做用户画像这个事情其实是从快消品做用户研究的模式继承过来,通过定性、定量的方式,将自己的用户分成一类或多个类型的群体,并找到他们的典型特征,比如男性、2524岁,收入40005000元……快消品行业做这样的研究是有一定价值的,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市场上不同公司的产品,或者同一公司不同子品牌的产品,在功能上其实没有太大差别,谁都很难垄断整个市场。

传统行业的产品都要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并通过广告、价格等手段强化自己在这个位置中的地位。这个时候,找到一个细分的用户群体是很重要的。互联网产品基本不存在成本和定价问题,主要差别在于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的好坏基本上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会因为群体的不同而有什么大的变化。因此,这个时候做用户细分和对细分群体进行画像实际上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虽然如此,大量的互联网企业的用户研究团队(包括他们的市场研究供应商)还在将用户细分和用户画像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撰写大量精美、丰富的用户画像报告,但最终这些报告的成果根本无法得到利用。

3、将现有用户当成目标用户来研究

如果产品是自然增长获得的,一般情况下,现有用户就是产品的目标用户。但很多产品由于有营销拉动等原因,虽然用户数量非常可观,可是用户活跃度并不高。这时候很可能这些用户并不是产品的目标用户。他们本身对产品并没有什么需求,只是被迫或不经意地使用它,对其进行研究会发现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观点。

在传统行业中,如果发现现有用户和目标用户不一致,可以改变产品自身定位,以更好地满足现有用户需求。

在互联网产品中出现则可能麻烦大了。因为你可能根本没搞懂用户想要什么,也没法调整自己的产品以满足现有用户的需求。互联网目标用户的确定实际上应该是产品概念期就要确定的,究竟什么样的用户有这类需求,了解清楚之后再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并在之后的产品迭代过程中始终把握目标用户的需求,营销工作也尽可能面向目标用户来开展。

现在很多产品之所以推出来并不是看到有用户需求,而是看到市场上有同类产品做得还算不错,自己也想尝试下,就开发出来了。推出市场后发现效果不好,目标用户不买账,就不断改功能,改变目标用户,结果还是四处碰壁,最终黯然退出市场。

4、 将自己的需求看成是用户的需求

大多数产品经理沟通能力比较强,也比较强势。当产品经理急于求成的时候,或者找不到目标用户,容易想象出一些产品需求。他们不找到目标用户验证核心问题及解决方案,以理所当然的想法来描述产品故事(用户场景和用户问题)。

产品经理因为处于更加优势的位置,可以支配更多的研发力量,所以需要更加谨慎,学会克制,认清楚自己不是用户代表。

5、喜欢用伪创新去彰显自身价值

产品经理在很多公司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尤其是最近几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观念的提出让很多产品的存在感更低了。

为了存在感,很多产品经理喜欢创造一些晦涩的概念词汇,在某些细枝末节上进行伪创新来彰显自己的价值。这其实是一种畸形的心态,产品经理这么做也不利于用户理解产品。

很好理解,不要在弹窗,toast,hud或者相册,相机上做一些改进和创新,即使你的改进的确看上去有用,也不要去做这种尝试。

6、盲目借鉴竞品

在产品构想环节,很多产品经理喜欢把市面上好的竞品都研究一遍,好的拿来保留、坏的舍弃规避,以为这样就能做出最“完美”的产品。但这样真的可行吗?

虽然参考竞品是很有必要的,效率也能提高不少。但很多产品经理借鉴竞品的目的是,把被人好的功能优点拿到自己的产品中,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完全借鉴会使自己的产品功能过于臃肿;只做一部分可能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有自己的想法和逻辑,知道哪些功能该做,哪些功能没必要做,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7、 没有学会思考

很多人可能对这一点感到奇怪。思考?我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吗?其实未必。

什么是思考?通俗一点讲就是,把事物拆解,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织分类,得到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的对象。

这其实非常符合我们每天的工作,理论上我们的流程应该是:发现、接收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梳理并将其流程标准化、线上化。但是面上大部分产品经理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他们更像是流水线上的“工具人”,来什么做什么,缺少思考的过程。这是值得每一位产品经理注意的问题。

8、缺少全局意识

如何理解“全局意识”呢?跳出单一事件的细节,从全局出发,将散落在事件周边的节点,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

对产品经理来说,就是在设计产品时,不要局限于具体功能点,而是要从完整的业务流程,甚至是整个系统的角度考虑设计的合理性。

具体怎么做?首先,着眼于产品最终的形态,以终为始;其次,结合具体情况,做好项目规划;最后,按节奏做好每一个功能设计,直至完成。

结语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项目从不失败是很难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尽力规避错误,及时发现产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应对,在发现与改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产品运营,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