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聚焦当下!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共同完成的作品。全书是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哲人和青年的五夜的对话贯穿始终。这本书探讨了“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课题分离,人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我们需要认真生活在当下”等话题。我感受到哲人将人生哲理与青年娓娓道来,而不是强加给青年让其改变,接纳新的观念。因此,青年在与哲人五夜的谈话之后,他满满的疑惑渐渐化解,最后他也有了一种轻松愉悦之感。他认识到世界其实很简单,他也不再是陷入过去,也不是苦苦追逐未来,而是聚焦在当下,享受当下。读完此书,我也感受到自己更有价值,更有动力,好像也找到了这样的不怕试错,不怕被评判的勇气。

阿德勒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一切烦恼也都是来自于人际关系,而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所有人都具有追求优越性的动力,行为会受到“向上意志”的支配而形成一种内驱力,引领自己不断进步。在《被讨厌的勇气》中,哲人对于阿德勒的思想深信不疑,并且认为如果拥有了追求优越性的勇气,最终也可以获得幸福。然而书中的青年缺乏自信,有很强的自卑感,特别在意别人的目光,他常常陷入痛苦的境地。他质疑哲人主张的“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的观念,所以他想通过与哲人的辩论解开自己的疑惑,希望抬头望天时也能够感觉到满目清明,可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书中提到的许多观点与我平常的认知不大一致。我一开始也如同青年一样,难以接纳哲人的观点。比如,“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哲人提出:人们发怒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愤怒其实是一种可以收放的“手段”而已。读完这里,我似乎更加理解了我们很多时候都只顾着去愤怒地表达自己,而忘却了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即使我们不大声说话,其实也是可以让人感受到我们的愤怒,并为伤害到我们而道歉。愤怒确实经常穿着外衣跑出来,其实都是为了达到发怒者隐藏的目的,满足其自身的需求。

哲人还有另外的观点,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哲人认为是人们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人们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觉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于是在各种抱怨之后,人们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好,更熟悉,也更加安心。而陷入这种不幸和不改变,选择成为一个不幸福的人确实都是因为他自己的决定,他缺乏改变的勇气,也缺乏走出舒适区的勇气。所以一旦一个人下定了不改变的决心,他就很难真正改变。

哲人认为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认同不可以体罚孩子,但是表扬孩子应该是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但是哲人说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这样就会无形中营造一种上下级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弱,甚至会想操纵孩子。很多父母强行把父母自己的需求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做出改变,满足父母的需求和期待。孩子长大之后也会陷入想要尽力夸耀自己,希望得到表扬才努力学习。所以我们与孩子之间要建立一种真正平等的横向关系,这样更能促进一个孩子的发展。我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抱着平等的姿态去对待学生,鼓励学生,不去评判,不居高临下命令学生学习,我应该看见学生前进的每一步,对其本身的成长表示喜悦和感谢,让学生也看到自己的成长,从而有力量不断追求卓越。

如何真正地活在当下,找到生活的勇气呢?书中提到,有人把人生比作爬山,山顶好像就是实现人生的唯一目标。这样我们很容易忽视我们的存在,无法感受到自我真正的存在。事实上,生活在当下就是我们充满勇气时,用自己的意志,用我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一路上不用表演给别人看,也不忙着去求认同,能够分清楚自己的人生课题,不控制和掺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同时,我们还会欣赏和鼓励他人,向同行的人学习,对他们的陪伴表示感谢,那么此刻,我们就可以真正地感受到此时此刻。身边的一草一木,日升日落也将成为我们的幸福体验。

读完这本书后,我思考,有时我们忙忙碌碌一整天,可是又总感觉自己碌碌无为,感受不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总是急于奔向未来,憧憬着未来美好时光,无法用心感受当下发生的事情。其实,当我们从过去、未来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我们就完全可以掌握了自己的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利,自我的内在关系和谐了。被讨厌的勇气,其实就是不怕被别人讨厌,不畏惧人言,不讨好别人,也不为了别人的期待而活;能够做真实的自我,清楚自己的内心需求,敢于直面自己的自由与勇气;同时也有改变的勇气,认真地活在当下,看到自己真正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聚焦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