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舍利子圣地——南天妙音佛土水目山

从大理出发,沿楚大高速往昆明方向行驶,在祥云板桥收费站下320国道,再行20多分钟,就到了南天妙音佛国的圣地水目山。

水目山是云南省开创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是汉传佛教禅宗第九代祖师道场,是佛门圣物舍利子发掘安放地,是南诏大理国皇家寺院。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南诏国国王劝龙晟下旨由禅宗第九代传人普济庆光禅师到此开山建寺,普济庆光禅师用禅杖凿地,“而有清泉涌出,因名水目”。此后,历代出佛产祖,高僧云集,万众皈依,鼎盛时达三千和尚八百尼姑。宋代的净妙澄禅师、晚清的无往如禅师、大理国时期的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清初的担当和尚也曾在此长住。塔林舍利子、中国南方最早的戒堂、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唐代茶花、宋代龙柏、明代月季等奇异景观及大理国十王剃度、徐霞客寻访、吴三桂求卜、林则徐问道、担当受戒等景观遗存和历史记载,无一不透射着浓浓的佛光,令世人叹为观止。

自唐朝南诏时起,水目山寺院历经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一个建筑群落,建筑参差错落,巍峨壮观,雕梁画栋,转阁回廊,独具匠心,这些建筑既吸收了中原园林建筑精华,又融入白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寺庙外观金碧辉煌,殿内空间高大空旷,佛像神态栩栩如生,让人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虔敬和膜拜。

诸多的原因,水目山的寺院群落不时的遭受天灾人祸,寺观庙殿时毁时建,现在主要保留了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三座寺院,当地俗称下庵、中庵、上庵。下庵水目寺,在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时重建。从外到内依次是山门、塔盘院、前院、南北配殿、大雄宝殿,南北两侧有僧房、香橱、职事堂、斋堂、茶室、云会堂等。在水目寺前面,有历代僧人精心种植的梨树数十亩。中庵普贤寺是1992年由民间捐资重建的,环境幽静、古朴,大殿内供有千手观音,造型精美。上庵宝华寺是水目山上规模最大的寺院,1996年宝华寺恢复了罗汉殿,后又陆续恢复了观音殿、大雄宝殿等殿堂。宝华寺西南角有一株数百年的狮子头茶花,冬春交际,茶花都会开放,一朵茶花有碗口大小,担当和尚题诗,“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说的就是这棵狮子头茶花开放的胜景。

水目山是汉传佛教禅宗第九代祖师道场,更是佛门圣物舍利子的发掘安放地。水目山佛塔大多建有地宫,从三座地宫中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黑陶罐、明代清花罐、开山祖师的锡杖等文物,最让佛界惊喜的是,在水目山佛塔发现了41颗肉身舍利子。

舍利与舍利子不一样,舍利即为尸骨,是僧人圆寂火化后的骨灰。舍利子是大德高僧在自身和自然内外条件下严守戒律,汲取天地、日月、山川自然的精华灵气和佛法真谛,精诚修炼圆寂火葬后的佛宝。舍利子是僧尼们修行有成的见证,是得道高僧、佛门尊严的神圣象征和标志。舍利子分白色的骨舍利子、红色的肉舍利子和黑色的发舍利子三种,其中又数肉身舍利子极其罕见珍贵。舍利子在佛界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有“朝拜舍利子,平安一辈子”的说法。在地宫中,怀着一种虔诚的敬意,透过玻璃护罩,对着那透着光华的舍利子,默默的祈祷着,心会渐渐的安静下来。

漫润在水目山的佛教历史及文化遗产中,那种南天妙音佛国不可替代的独特氛围,仿佛回到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世界中,让人一下子都有了那么一丝丝的佛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门舍利子圣地——南天妙音佛土水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