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揭密"天才"的真相,天才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自小时候起,听老师和家长讲羡慕的"天才"和"牛人",牛顿、莫扎特、爱因斯坦、富兰克林等等,一直认为高不可攀,无人能及。再后来,听到"1万小时定律",父母把学习成绩不好归结为你不够努力,这本书很好的为你洗白了成见。

作者对"天才"的理解并非是天赋异禀,是通过专业技能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并非是吃苦,也有些技能并非需要1万小时,接下来我们看看刻意练习具有哪些特点?

作 者 简 介

安德斯•艾利克森

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来看看天才真的存在吗?

在现实各行各业中,例如:运动员、音乐家、医生、商人、教师等,似乎总有几个非同凡响的人, 经过研究、观察、采访、测试,这些人确实有卓越的天才,深藏于他们的能力之中,并非通常假定的那种,甚至比我想象的还要强大。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才能,通过适当的方法,我们一样可以充分利用。

例:莫扎特的完美音高,六岁开始作曲,八岁写出第一部交响曲,11岁写出一部宗教剧和几部键盘乐协调曲,12岁创作了一部歌剧。他的父亲本身是一位作曲家,这与他的家庭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这是音乐爱好的开端。

2014年,东京的一音会开展了一项实验,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招募了24个年龄为2~6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教他们如何通过声音来辨别钢琴上弹奏的各种各样的和弦。

令人震惊的结果,研究发现,完美音高却个个拥有。

这显然意味着完美音高根本谈不上只有幸运的少数人拥有天赋,而是一种只有经过适度的接受和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这项研究就彻底颠覆了我们的完美音高的理解。

一,无论你在哪个方面,要想得出杰出的成绩,首先得有目的的练习。

例如,在本行干了20年的医生,老师或者是司机等,可能稍比那些只干了五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在于没有刻意的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就会反尔的退化。

在小提琴界,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代名词。一次演出中,三根琴弦绷断,他用一根弦仍然完成了完美演奏,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

一>所谓天真练习,只是埋头干!

一>有目标的练习:

①必须完全把注意力专注集中在你的任务上,取得进步。

②有目的的练习包括反馈。

③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永远无法进步。

④遇到瓶颈,寻找不同的方法来克服障碍。

二,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一个人遇到挑战越大,大脑的变化越大,学习越高效,但是过分的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因此,处于舒适区之外离得不太远的挑战。能使大脑的改变最为迅速。

三,心理表征有助于高效学习

任何一个行业或者是领域,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的提升。

四, 黄金标准: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者领域,需要一位能够布置训练作业的导师。

练习时间也是重要的差别,最杰出的人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
训练方案应该有导师或者教练来设计和监管,以及应对那些反馈进行调整努力。

五,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第一个阶段,产生兴趣

第二个阶段,变得认真

第三个阶段,全力投入

第四个阶段,开拓创新

六,应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

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重要的礼物,发现本不可能具备的能力,发现自己掌控自身的潜能,使其美梦成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揭密"天才"的真相,天才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