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会有一亿人失业,如何应对?

本文源于币问biask.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马云说,未来三年,将会有一亿人失业。不光是马云发表过这种观点,去年李开复在综艺节目《奇葩大会》上也说未来十年,大概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牛津大学大学研究员对世界上702个工种进行了调查研究,未来十年,大约有一百七十个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其中电话销售员、文档管理员、裁缝、数学技术员、开户柜员、物流管理员、零件销售、司机、法律秘书,律师助理、前台、会计等多种职业被替代的概率都在99%以上。我将报告数据整理成图表如下:

   以上数据值得商榷,但看到以上消息,我们多少会有一种紧迫感和焦虑感。人工智能将会在方方面面影响我们的生活。它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比如说我们在下班之前,可以通过网络将我们家里的空调打开,我们回到家之后,在冬天就会感觉到格外温暖,这夏天就会感觉到特别凉爽。以后说不定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和我们家里的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讲故事,并辅导他们的作业。

   人工智能不光在每个家庭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工业和农业上都将起到更积极的作用。比如腾讯的人工智能实验室ailab团队在国际人工智能种菜大赛上夺得大奖,在61平方米的地方产出了6992斤的黄瓜,这一产量几乎是人工种植的五倍之多。于是有人就担心人工智能将会取代农民的工作,农民的出路令人担忧。那以后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不会出现大量的农民无工作可做,老一辈的农民其实只需要养家糊口就可以了,他们在过十来年就基本会退出舞台,他们的生存也基本是有年轻的一代来抚养。而90后年轻人也不会有多少会去种菜种地,过不了多少年,全面机械化种植将会非常普遍,年轻人可能不会种植,但他可能会去操纵机器,玩人工智能设备。如果让他们走农民这条路,那他们一定是懂技术懂科技的新一代农民。

   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其实是无法取代人类工作的,特别是一些需要情感体验类的工作,比如说心理咨询,婴幼儿抚养,护理护养等,一方面机器人是做不到如此细致的工作的,另一方面,人类也不希望去面对冷冰冰的机器。而那些容易被替代的工作则是操作简单,容易被复制的这类型工作。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维持对机器的竞争力呢?建议朝着“机会金三角”前进,占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角。一个角里是精通技术的极客,做个发明未来的人。让计算机自己编程,仍然是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创造新颖的未来,对计算机同样也极具挑战性。做一个能这样做的人。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编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优秀的程序员,这就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优秀的乐手一样。成为游戏程序员所需的技能,或许牵涉到很大的遗传因素。

如果不是程序员,建议你去另外两个角。机会金三角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角,是创作人和工匠。生活里自动化场景越来越多,却有可能让人产生一种反应:对人工制造的东西更加欣赏。事实上,时尚潮流似乎正在迎接这一趋势。地球上最古老的工种,比如木匠这一类,说不定也是最牢靠的饭碗。故此,锁定饭碗的另一个机会是开发创造力,学习若干手工技能——制作传统奶酪、写小说、组乐队。毫无疑问,计算机也可以拥有创意,但这对它们仍然是一个存在挑战的领域。此外,社会选择更为重视那些带着“手工制作”标签的东西。经济学家会让我们相信,市场会对此给予回应。

查看原文更精彩的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三年,会有一亿人失业,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