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文学天才,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又惋惜不已的莫过于现场挥毫写下被誉为“千古骈文第一”的《滕王阁序》的王勃了。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多少岁?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管怎么说,在去探望父亲的途中,临时参加异常宴会,现场一气呵成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篇,说他是天才一点也不过分。但王勃最让人感叹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如此才华横溢却二十多岁就意外死亡,难免让人扼腕,也因此成了惊才绝艳却英年早逝的代表人物。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文学天才,其才华丝毫不逊色于王勃,甚至犹有过之,死的时候更是比王勃还年轻十岁,可谓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惋惜的天才,他就是明末清初的天才少年夏完淳。
夏完淳其人
夏完淳(公元1631年—1647年),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明末(南明)诗人、抗清英雄。
这份简介看起来平平淡淡,只有一点让人惊讶:他只活了16岁。
夏完淳生于崇祯年间,其人天资聪慧,5岁博览经史子集,7岁便能作诗文。他父亲是江南名士,在他小时候就带着他游览名山大川、与天下英雄豪杰结交,一开始跟着张溥(就是高中课本里写《五人墓碑记》那个)学文章,后来又师从陈子龙。夏完淳的父亲、恩师皆是铁骨铮铮、正气凛然之辈,因此夏完淳小小年纪就有骨气、有志气更有才气。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自缢,明朝灭亡,吴三桂开门揖盗,清军入主中原,福王朱由崧在遗老遗少的拥戴下建立南明小朝廷,年仅13岁的夏完淳跟父亲、恩师一起在松江起义抗清。
没多久,夏完淳的父亲兵败身死,夏完淳跟随师父陈子龙继续领导抗清运动,最后于1647年被清兵俘虏,英勇就义,年仅16岁。
千年不遇的文学天才
可以说,夏完淳的一身非常短暂,用现代社会的标准来看,相当于刚上高中就英年早逝了,更为可惜的是,夏完淳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天才,年纪轻轻,擅于诗文,不仅诗写得极佳,还有赋、散文、政论文等多种极为出色的文章传世界,其政论文中的论点十分成熟,简直就像一个活了几十年、拥有丰富人生阅历的学者。
我们来看这首被选进了高中课本的《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写这首诗时,夏完淳已经被清兵逮捕,自知必死,因此是本着一种与世界告别的心态来写的。追忆自己三年抗清经历,终于沦为阶下囚,一路上看着山河破碎、黎民遭难,泪如雨倾。已知自己必死无疑,还是有些舍不得故乡,但这只是眷念,而非懦弱,就算舍身就戮,魂魄也不入轮回,仍要返回世间继续生前的抗清事业。
这样一首诗,如果是文天祥写的,相信我们都不会惊讶,但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谁能想到这只是一个16岁的小男孩写的?三百年后,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在《梅岭三章》中气势磅礴地写道:“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夏完淳诗中之意,相去不远。
而除《别云间》外,夏完淳还有《大哀赋》《狱中上母书》等名篇传世,所有作品都有极高的水准,真可谓才华横溢、天才卓绝。
夏完淳被捕后,大汉奸洪承畴出面对他进行审讯劝降,他怒斥洪承畴:“亨九先生(洪承畴字)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把洪承畴说得哑口无言。
下狱后,夏完淳在狱中谈笑自若,临刑前立而不跪,英勇就义,一代天才就此陨身,据说其在刑场上神色凛然,竟刽子手不敢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