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2

传习录卷下


【二六七】通乎昼夜之道

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昼知夜的。」

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

曰:「不知何以一叫便应?」

曰:「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时?」

曰:「向晦宴息,此亦造化常理。夜来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亦耳目无所睹闻,众窍俱翕,此即良知收敛凝一时。天地既开,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闻,众窍俱辟,此即良知妙用发生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故上下与天地同流。今人不会宴息,夜来不是昏睡,即是妄思魇寐。」

曰:「睡时功夫如何用?」

先生曰:「知昼即知夜矣。日间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间良知即是收敛凝一的,有梦即先兆。」


【译文】 

问先生“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这句话怎么理解。

先生说:“良知原本就是知晓昼夜的。”

又问先生:“当人熟睡时,良知也就没有知觉吧。”

先生说:“如果没有知觉,为什么一叫就应答呢?”

问先生:“良知若是常知的,怎么会有睡熟的时候呢?”

先生说:“夜晚都要休息,这是自然常理。夜里天地混沌,万物的形状和颜色都消失了,人的眼睛耳朵看不见听不到,七窍都歇息了,此时正是良知收敛凝聚的时刻。天拂晓,万物显现,人也能听到声音,看到形状、颜色,七窍的功能也恢复正常,这正是良知妙用开始发生之时。由此可见,人心与天体原本是一体的,因此,孟子说‘上下与天地同流’。如今的人,夜晚不擅长休息,不是昏睡不醒,就是胡思乱想、噩梦连连。”

问先生:“睡觉时如何用功夫?”

先生说:“知道白天如何用功夫,也就知道夜晚如何用功夫。白天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里良知是收敛凝聚的,有梦就是先兆。”


释疑:

    良知即道,良知独知,良知恒知,故良知无昼夜;

良知即天理,天分昼夜,昼明夜暗,昼躁夜静,故良知亦有昼夜,昼放夜敛,昼发用夜蓄养。

人心与天地万物一体,良知之昼夜与否,也只是与天道相合无二,所谓无昼夜,说的是虚灵明觉,灵昭不昧;所谓有昼夜,说的是顺应天理,夜凝昼发。良知知昼知夜,只是个物来顺应。

“早睡早起身体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良知一时的收敛凝一都是良知之用,睡着也好,醒着也好,都是完全依据造物的“常理”而行。人依良知而行,即是合于天道。身康体健,其乐陶陶。

当事物纷扰的时候,也能像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样,持守良知功夫不间断,那么不论昼夜,此心都是至诚无息的,这样在应对纷繁多变的事务时才能做到如如不动。


精讲摘要:

白天,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间良知是收敛凝一的,所以夜间应该偏静,有梦即先兆,你要是有梦,其实就是你又发散了,没有收敛。


批注:

①通乎昼夜之道。语出《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第四章:“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第四章)


②向晦宴息(向晚均安息)。《易经·随卦·象传》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③同流。《孟子·尽心篇》第七上,第十三章云:“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④思。俞本作“想”。


⑤参见《寄邹谦之·二》:“后世心学不讲,人失其情,难乎与之言礼。然良知之在人心,则万古如一日,苟顺吾心之良知以致之,则所谓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矣。”(《全书》卷六)


净心斋笔录

2023年9月1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