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阿阳童谣

月亮光光,牛娃打到梁上,

梁上没草,打到沟垴,

沟垴没水,打到高咀,

高咀有狼呢,吓得牛娃胡藏呢。

在静宁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求生存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静宁阿阳民歌就是众多文化品类中的一朵奇葩。

阿阳民歌的传唱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7年)续修的《静宁州志》记载:“静宁民性刚直,好施尚义,业农颇勤……亦好音乐歌谣。”1956年12月,甘肃省财政厅朱镜宙曾在静宁县函征过“童谣俚歌”。新中国成立后,静宁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传唱民歌是一种普遍现象,劳作歇缓之际,或在茶余饭后,在田间地头、谷场民舍,传唱民歌之声四处可闻,到处都有它绽放异彩的舞台。尤其在每年春节闹社火,便是传唱演唱民歌的好时期。在农业合作社时代,大家一起耕作,一起唱歌、有对唱、单挑、合唱等形式,歌谣内容非常丰富。

千回百转的葫芦河,孕育了阿阳儿女,也滋养着阿阳民歌。阿阳民歌种类繁多曲目丰富,归纳起来有号子、山歌、小调、酒曲四类。其中以小调的数量最多,质量最好。

阿阳民歌唱起来曲调优美,婉转动听,唱词丰富。传唱度高的有《绣荷包》、《十杯子酒》、《十对花》、《茉莉花》、《五更鸟》等。还有风趣的儿歌类民歌,生活情趣较浓,大人们为增长儿童的生活知识和某些生活技能唱给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农村儿童最喜欢吟唱。耳熟能详的童谣俚语有《月亮光光》、《玛咪玛》、《古今古》、《烟囱眼、冒冒烟》等。《四大节》、《送干哥》等情歌,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句句扣人心弦。

    这是唯独属于静宁人的性情之地和精神家园,静宁人的爱与生活就浸泡在阿阳民歌里,人们在歌声中抒发,在歌声中向往,在歌声中追寻。淳朴的阿阳儿女,他们的性情交织在热情与内敛之间,豪放而温婉,于平静中包裹着灼烫,厚朴中充盈着炽烈。

如今,阿阳民歌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随着一些传统民俗活动淡化,阿阳民歌主要活动场所逐渐减少和消失。


2011年,静宁阿阳民歌被甘肃省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收入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今天,作为一种民间艺术,静宁阿阳民歌继续以其生动的语言、鲜明的特色、多彩的风格,广泛而又深入地反映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犹如一朵朵绚丽的山花,在静宁大地散发着清新的泥土芬芳……

               

你可能感兴趣的:(静宁阿阳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