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光捉影,寻忆逐梦”实践团初心之路实践之花茂村实录

8月6日,中国矿业大学“捕光捉影,寻忆逐梦”实践团成员前往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展开实地调研。

上午9时,实践团成员抵达花茂村。乐枫道,干净宽敞,沿山直通枫香镇与花茂村,村庄整体位于枫香镇旁的小型盆地中。村庄房屋装修精美,大多以院落形式排列在道路两侧,兼具古朴艺术和现代气息,房舍前各类花草迎风招摇,恰证此地“花繁叶茂”。由主干道环线包围的田地,依地势分为三部分:西北地势较低,水源涵养较好,用于水稻种植;中部为交通枢纽,则调动水渠发展大棚蔬菜;西部沿山地起伏,则用于烟草种植。

经过询问,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曾经的花茂村,还叫作“荒茅田”。与中国曾经的大多数农村一样——花茂村彼时缺少年轻劳动力,只剩老人和儿童,主要经济模式依然是传统农业和散养禽畜业,缺乏对环境的合理开发保护,尘烟嚣扰。而今天,在村政府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开启多品种、多层面、多方补贴的复合现代农业模式。

而村中最吸引实践团成员的,是花茂村独特的文化产业:作为曾经红军长征的经途,花茂村与北边曾开展红军“苟坝会议”所在的苟坝村共同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除此之外,花茂村更是以母氏陶瓷和古法造纸开创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发展之路。在如今的陶瓷文化创意街上,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其中,不仅让传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也让花茂村成为贵北乡村的一面鲜艳旗帜。

花茂村的发展,离不开村民们自己的艰苦奋斗,更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切:村中不仅有设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更是设置了扶贫专项超市,村口则由集警务室、消防站、法律服务“三位一体”的综治中心与之呼应。多年来,村领导班子一直把“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作为工作标准,为村民们不断排忧解难。

如今的花茂村继续依托习近平总书记的赞赏和期望,多角度、全方位的打造“乡愁文化”,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一张独特且靓丽的名片。伴随本次实践结束,“捕光捉影,寻忆逐梦”实践团实践圆满结束。

8月1日,中国矿业大学“捕光捉影,寻忆逐梦”实践团前往贵州遵义花茂村进行重走初心之路第三站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午9时,实践团成员抵达花茂村。实践团成员在到达花茂村后发现花茂村环境优美,风景迷人,当地还有两大传统文化特色经济——造纸和陶艺。离家多年的张胜迪为寻回乡愁的美好,依然返乡响应国家建设农村的号召,并传承了从外婆那里学来的古法造纸,将古法造纸技艺与当地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开发以“纸”为载体的系列文创产品被制成书本、信纸、台灯、油纸伞等,成为花茂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明信片,深受旅客喜欢;除了古法造纸,花茂村还建设有一条集集陶艺销售、展示、体验、 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陶艺文化创意街。陶艺传承人母先才的陶艺馆上至今还挂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陶艺店的照片,临走时还嘱托母先才要传承好陶艺这门传统文化。这些年来,母先才铭记总书记嘱托,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土陶产品,并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将花茂土陶卖到了全国各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和就业,更为花茂村提供了一张亮丽的标签。

美丽乡愁带动美丽经济。花茂村依托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和独具特色的黔北民居,大力发展“乡愁经济”,打造了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九丰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红色之家、乡愁小道、真理小道“一街一园一家两小道”经典旅游线路,推动以红色游、田园游、体验游为主导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如今稻谷缀满田,游客闻风至。短短几年时间,花茂村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之路。现代农业、旅游业、陶瓷业等产业风生水起,干净整洁的街道、恬静优美的风光,处处美景令游客流连忘返。

��8月6日,中国矿业大学“捕光捉影,寻忆逐梦”实践团成员前往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展开实地调研。

上午9时,实践团成员抵达花茂村。乐枫道,干净宽敞,沿山直通枫香镇与花茂村,村庄整体位于枫香镇旁的小型盆地中。村庄房屋装修精美,大多以院落形式排列在道路两侧,兼具古朴艺术和现代气息,房舍前各类花草迎风招摇,恰证此地“花繁叶茂”。由主干道环线包围的田地,依地势分为三部分:西北地势较低,水源涵养较好,用于水稻种植;中部为交通枢纽,则调动水渠发展大棚蔬菜;西部沿山地起伏,则用于烟草种植。

经过询问,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曾经的花茂村,还叫作“荒茅田”。与中国曾经的大多数农村一样——花茂村彼时缺少年轻劳动力,只剩老人和儿童,主要经济模式依然是传统农业和散养禽畜业,缺乏对环境的合理开发保护,尘烟嚣扰。而今天,在村政府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开启多品种、多层面、多方补贴的复合现代农业模式。

而村中最吸引实践团成员的,是花茂村独特的文化产业:作为曾经红军长征的经途,花茂村与北边曾开展红军“苟坝会议”所在的苟坝村共同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除此之外,花茂村更是以母氏陶瓷和古法造纸开创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发展之路。在如今的陶瓷文化创意街上,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其中,不仅让传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也让花茂村成为贵北乡村的一面鲜艳旗帜。

花茂村的发展,离不开村民们自己的艰苦奋斗,更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切:村中不仅有设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更是设置了扶贫专项超市,村口则由集警务室、消防站、法律服务“三位一体”的综治中心与之呼应。多年来,村领导班子一直把“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作为工作标准,为村民们不断排忧解难。

如今的花茂村继续依托习近平总书记的赞赏和期望,多角度、全方位的打造“乡愁文化”,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一张独特且靓丽的名片。伴随本次实践结束,“捕光捉影,寻忆逐梦”实践团实践圆满结束。

作者:胡扬顺

你可能感兴趣的:(“捕光捉影,寻忆逐梦”实践团初心之路实践之花茂村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