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2

从易经谈质量问题的解决(中)


接前文。

03

分解问题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问题分解的目的跟庖丁解牛是一样一样的,将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或分解成简单的模块。

这样能协助你对问题进行聚焦,慢慢明白是群体事件,还是有明确针对性的个别事件,从而找到问题的真正变量。

如下图,通过问题分解,将开始一个看起来很大的饼,逐步剥离成一个很小的内核。




怎么做呢?

首先,数据分层。

这个,大部分人理解起来不难。

只需要在不同层面上收集数据,然后进行分类。

基本的逻辑是2-8原则,找出那个真正的“罪魁祸首”。

也可以让你理解这是群体性问题还只是个别问题。

如下图,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分层分析思路。



很多情况下你的问题不会牵涉到如此广泛,如果没有涉及到,直接跳到下一个层级即可。

当然,你觉得这样太繁琐,我也没有办法。


接下来,你需要从技术层面上对问题进行分解。

这个,不太好理解。

这里,我竭尽所能讲得浅显一点,但如果没讲明白,也请手下留情,因为确实不好理解。


如下,是一个简单的尺寸链图。

假设现在的问题是A2的尺寸小于要求的尺寸。

那么分析这个问题时从技术层面怎么分析?

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A1的尺寸过小,还是A0的尺寸过大,还是这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为这个分析的结果可能会带给我们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思路。


类似的还有我在静电喷涂时碰到的色差问题。

一旦产品有色差,通常大家都急不可耐的直接说原因是粉末啊,烘烤温度啊,喷涂厚度什么的。

但实际上,你首先要做的是去测量你的颜色的LAB和光泽度值,然后跟你的标准LAB值进行比较,看究竟LAB中的哪一个值,或光泽度有明显差异。

这个也会带给你完全不一样的思考方向。


当然,从技术层面上分解问题,需要一定的产品和制程知识作为基础。


做这种拆解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一种“开关思想”。

假设你发现的现象是一个开关,如果开启(存在),问题出现,反之,问题消失。

通过这样的反复诘问,你会慢慢接近真正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大量的数据收集,试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但这个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事实上,最大的问题是问题拆解的概念很难被人真正接受。

尤其是聪明人很难学会。

就我个人而言,当年也是被我的老师暴虐了大半年才算稍有体会。


这有点象《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和郭靖。冰雪聪明,女中诸葛的黄蓉最终也没有学会左右互搏之术,而行动木讷,反应迟钝的郭靖大侠却练得颇有心得。


要掌握这个技能的技巧其实只有2个。

一步一步来。

到问题发生的现场去(go and see)。

 

不要总想着见一叶而知天下,见到问题就能知道答案。

很多时候,磨刀不误砍柴工,慢就是快。


04

确定问题发生的环节(过程)

这个就容易理解多了。

这就是找到首先发生这个问题的场所。

类似警察破案先要找到犯罪现场。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解决问题也要从识别过程开始。

通常情况下,你需要确认的是“第一案发现场”。

这会让你关注在应该关注的地方。

同时,哪怕是要实施一些临时措施,也会非常有针对性。

你也就很快会明白优先从哪里下手。

如下图,问题发生在哪里就一目了然。

所以,再来分析根本原因和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就水到渠成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