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观影感

第一次看豆瓣,看见这部影片一直久居高分,便想来看看,果然不管是内容的深度还是演员的细腻的演技都没让我失望,这确实是一部值得好好回味的好电影。

在我看来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要情节紧密还应该逻辑流畅。这部电影的时间线表达的很清楚,首先故事的开头,晚年的段小楼与陈蝶衣来到空无一人的京剧院,蝶衣很平静,而霸王显然已经没有什么王者之气。这段算是整个电影的楔子,而往事的回忆在聚光灯打下的一霎那展开画面转为黑白,逐渐变为彩色,而回忆也正式开启,从北洋政府时代,蝶衣的母亲割去蝶衣的第六根手指,想卖儿子去戏院谋生;到抗日战争开始,蝶衣为救小楼去为日本人表演;再到中共上台,蝶衣捡来的儿子小四离开惯以严厉艰苦的戏院;最后文革开始,反四旧活动将京戏贬到了尘埃,小楼也在批斗场揭发蝶衣,蝶衣在空旷的舞台上以虞姬真剑自刎。这些故事线清晰明了,演员的角色更是饱满深刻,令人信服,张国荣的蝶衣演得柔,张丰毅的小楼演得刚,还有台下玩鹰的少年,精细的细节处理丝毫不让人出戏,沉浸其中。

影片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蝶衣小时候练习《思凡》“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总是唱错成“我本是男儿郎”,后来在小癞子死后,他笑着唱出“我本是女娇娥”时,飞扬的神采却让我觉得有些讽刺,讽刺一个时代,讽刺一个人对命运的无奈妥协,讽刺她对虞姬入戏过深,将自己女性化。京剧“男旦”其实是历史的产物。历史上,导致这种并非常态的“男扮女”现象的原因之一,当跟旧时代禁止女演员登台的封建道德律令有关。京剧崛起在200多年前,尽管女伶演戏在元明舞台上曾一度活跃(尤其是元代),但到了清代,随着礼教意识的强化,由于统治者明令禁止女子演戏、禁止蓄养家班,京城等地梨园竟成为清一色男演员的天下。“男扮女”或“男旦”这表演艺术在京剧舞台上自诞生起就跟性别歧视的封建社会土壤有着不解之结。

还有一幕我看哭了,是蝶衣呓语“娘,冷,水都冻冰了……”的一段,他在极其脆弱的时候对母亲的思念。这个台词其实出来了两次,第一次是他母亲把他脸蒙住,剁了他一根指头。第二次是戒毒,闹了一阵过后躺床上,身子发抖十分虚弱,精神迷离的状态菊仙抱着安抚他。两个女性角色都是妓女,但都同样坚强温柔。蝶衣的母亲将小豆子养的像一个女孩,我不知道这种清秀是否是蝶衣模糊性别的开始,但是她的母亲确实对他是尽己所能的好,她照顾不了儿子的时候将他千方百计地送进戏院。菊仙的那次母性光芒也是我对她改观的开始,她似乎是影片里最清醒的人,让小楼在将京戏改成民族戏时缄默,在批斗程蝶衣时劝小楼闭嘴。

程蝶衣将自己完完全全当成了虞姬,人生如戏,我却不想入戏太深。蝶衣生不逢时,那个时候人纵有万般能耐,终也敌不过天命。但现在不一样,我们拥有与命运搏斗的勇气和底气,便要改写自己的命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霸王别姬》观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