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一言以蔽之”,就是用一句话来概括。

蕅益大师说“此指示一经要”,“思无邪”这三个字就指示出整个《诗经》宗旨要领。朱子引宋朝范祖禹的话说:“学者务必要知要”,学圣贤之道一定要懂得要领,“知要则能守约”抓住要领,就能守住最简约的教诲,“守约则足以尽博”守住了最简约的教诲“思无邪”就能够完全明了整部《诗经》了。

因此,《诗经》的学习要领就落实“思无邪”这三个字上。那么“思无邪”又是什么意思?大部分学者认为“思”就是思想,“无邪”就是思想纯正、没有偏邪;也有学者指出“思无邪”本是出自诗经,而“思”这个字在《诗经》中都是语助辞,没什么意义,因此,单解“无邪”就是无虚,意思是说诗经300篇都是出自真诚不虚的情感。

在《为政》篇,孔子先说为政以德,接着就谈论起诗经的作用是“思无邪”,这到底有什么深意呢?钱穆先生说“孔门论学,主要在人心,归本于人之性情。学者当深参”一切社会问题、政治问题都是人心的问题、性情的的问题。常人心里一定有思想,身上一定是有情性,善人就是心思情性用得正,恶人就是心思情性用得不正。

无论是孝子忠臣,还是乱臣贼子,根源就是心思情性的差别。比如,累了一天,回到家里看到一地的垃圾没人收,有人就默默收了,有人请求家人帮忙收,也有的人就很生气,张口就质问家人:“你看不见一地的垃圾啊!”他为什么那么大的气呢?思出来的。他觉得别人啥都不干,不负责任、不管理家庭卫生,就累他一个,他的表现都是他思想性情的产物。

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这么个胡思乱想,那社会就会怨气冲天充满斗争。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源自于人心里的想法,城市的出现,汽车房子飞机冰箱,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类想了之后行为的结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有一句话说“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因此“学者务必要知要,其功莫切于慎思。”没有比把功夫用在思考什么更切要的了。

孔子在《为政》篇,首谈为政以德,紧接着就谈《诗经》的作用,就是要用诗经的教化作用引导人们的思想性情归于诚正,这就是抓住根本,解决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切问题。

孔门弟子,有一人叫宓子践,他在做单父宰时,赶上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很快要打到单父地区。当时正是丰收季节,麦子都成熟了,眼看齐军一来,粮食就会被齐军抢走。当地一些父老纷纷向宓子践提建议,说:“应该在齐国军队来之前,发动让老百姓去抢收,不管是谁家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这样做,一增加我们鲁国的粮食,二齐国的军队也抢不走麦子。”可是,不管乡中父老怎么请求,宓子践坚决不同意。

果然,齐军一来,把小麦一抢而空。于是许多人埋怨他,季孙氏还派了使臣向宓子践兴师问罪。宓子践却说:“今天没有麦子,明年可以再种。如果官府这次发布告令,让人们去抢麦子,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则可能不劳而获,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会年年期盼敌国的入侵,民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坏,不是吗?

其实,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如果让单父的百姓,以至于鲁国的老百姓都存了这种借敌国入侵能获得意外财物的心理,这才是危害我们鲁国的大敌,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呀!”季孙氏听后也是惭愧不已。这则故事就显出了宓子践为政的智慧,他重视百姓思想性情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