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5晚课笔记—因材施教,要先读懂孩子

说到因材施教这个词语,我们肯定听过无数次,但材有哪些类别,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那么了解。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因材施教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你的孩子的天性是什么?你是否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引领孩子的成长呢?

孩子常见的行为风格有怎样的规律?

如何跟不同特质的孩子更好更有效地交流?

如果我们不能够更好地读懂孩子,因材施教四个字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只是认识了四个汉字罢了。

所谓读懂孩子,市面上有很多很多的分类。

而今天,我们通过性格去看孩子的天性,从而去读懂孩子。

什么是性格?

简单来说,性格是一个人习惯性对于处事处人上的做法与看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

而这种行为模式是有持久性的,虽然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都会对这些行为模式有所影响,但在孩子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甚至很多时候这些行为模式都是先天就带着的。

想要了解孩子的性格,我们首先要给到大家两条线索。

两条线索垂直相交,最后成了一个坐标。

首先第一条线索是:

快节奏与慢节奏

首先要明确一点,快慢没有好坏之分,所谓快慢节奏,更多指的是孩子在最自然的情况下,他习惯怎样的风格。

那具体快节奏和慢节奏意味着什么?

快节奏的孩子闲不下来,他们行动果断,做事不喜欢拖泥带水,决策速度较快,外向,主动,很快就能交朋友,很有自己的想法。

当然也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做事考虑欠周全,不够稳重,耐心不够,不容易坚持,有时候会有冲突等等。

他们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慢节奏的孩子,他们的口头禅常常是:“慢慢来,别着急!”

慢节奏的孩子相对文静、细心、含蓄、稳重、周全,三思而后行。当然也有一些提升空间:比如犹豫不决,冲劲不足,不善于人际交往等等。


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孩子,他是属于哪一种呢?

注意,是孩子最自然,没有感受到催逼、压力,同时也没有明显紧张感的时候,他常见的行为模式是哪一种呢?

对于快节奏的孩子,我们能否多给他一些做主的机会,让他更能够体会到挑战冒险带来的成就感?也能理解他着急的心态,在他行动之前给予一些善意的提醒?

对于慢节奏的孩子,我们能否跟随他的节奏,陪着他一起享受慢工出细活的乐趣?同时也能引领他看到全局,把握一下节奏?

我想起一个妈妈分享他们家的故事,老大慢节奏,老二快节奏。

所以每次出门,问路的事情经常老二来,结账算钱的事情一定老大来;

旅行规划是老大贡献多,发现新的玩法是老二贡献多。

两个孩子行为模式节奏不同,却都能在生活中发挥优势,成为他们更好的自己。

接下来,我们再给到大家第二条线索:

任务导向与人际导向

任务导向和人际导向这两个词听起来似乎有些抽象,用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词来比喻就是对事与对人。

任务导向性格的孩子,更关注的是事情本身,是否完成了,效率是否够高,完成的质量如何。他们不会太在意这个过程,给他人带来的感受如何。

而人际导向性格的孩子,比起事情的完成,他们更在乎的是感受怎样,无论是自己的感受还是他人的感受。而过于关注人的感受过程,有时候事情本身倒是会忽视不少。

所以我们常说,行为风格习惯对人不对事常常是人际导向型的孩子,习惯对事不对人常常是任务导向型的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一些不满,其实是对于孩子行为模式的不了解。

举个例子,几个孩子一起完成一个团队任务,有的孩子上来就分析任务,找到解决方案,各自分工,规定时间,最后完成任务,团队解散。

这种风格就偏向于任务导向,非常高效,而且有可能质量也很高。

另外一些孩子,来了就先嘘寒问暖,分配任务的时候看到对方不高兴了,赶紧先去安抚,看到别人有困难了,先去帮忙,最后完成了,会庆祝一番,离开的时候依依惜别等等,这就是典型的人际导向。

这个团队注重感受,也许任务完成得不够漂亮,但是会收获一波朋友。

这两种导向没有对错,只是让家长们平时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看看他的行为模式属于哪个导向,我们只管去欣赏他这种导向带来的成果就好,让他更愿意看到自己的优势,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也稍微给孩子做一些提醒,让他避免自己的行为模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模式,我们就懂得了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不过,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与孩子的不同,才能化解生活中的冲突和自己内心的烦恼。

因为在生活中,大部分的冲突都来源于家长和孩子行为模式的不同。

我们来回顾几个场景看看:

“拜托你快一点,不要老这么拖拉”(孩子慢节奏,家长快节奏)

“能不能慢一点,毛毛躁躁的”(孩子快节奏,家长慢节奏)

“他怎么老是不顾他人感受”(孩子任务导向,家长人际导向)

“他就是太在乎他人感受了,以至于总是不好意思去表达去争取”(孩子人际导向,家长任务导向)

我们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一些不满,都是对于孩子行为模式,也就是性格的一种不接纳。

只有更好地看到孩子的性格,才能更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与想法。

四种不同的性格风格,每一种风格正好对应到一种动物的某一个特征。用具象的四个动物将繁复的性格做成四个大类的区分,这样子也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性格。

如果一个孩子属于快节奏,外向、主动、能说会道,并且人际导向比较关注大家的感受,很快能融入新的环境,和大伙打成一片,我们说这个孩子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者,社交能力强,积极乐观,我们把这一类人的特质总结为“孔雀特质”。

如果一个孩子属于慢节奏,保守,谨慎,注意细节,同时也是人际导向的话,我们说这个孩子是一个耐心的合作者,他心态平和,情绪比较稳定,也适合做长远的规划,我们把这一类人的特质总结为“考拉特质”。

如果一个孩子属于快节奏,不过是以任务为导向,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语中的,结果导向,直击目标,这类人可能是权威的领导者,我们把这一类人的特质总结为“老虎特质”。

如果一个孩子是慢节奏,任务为导向,那么这个孩子会非常细致,精确,谨慎而有规则,这类人可能是追求完美的专家,我们称这一类人为“猫头鹰特质”。


​​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7-25晚课笔记—因材施教,要先读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