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呱呱
嗨,我是吴呱呱。
说到美食,我一直很庆幸,自己能出生在一个遍地都是美食的地方---潮汕。
无论是牛肉丸,还是绿豆糕、绿豆饼,或者是肠粉,猪肠胀糯米等等美食,都是百吃不腻的。
每一次,有外地朋友过来玩,没有一个不是饿着肚子来,而后圆滚滚的回家。
大概是因为如此,所以,我对美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除了会在闲暇时,泡一壶茶,阅读一本书,吃上些许潮汕饼食外。
还喜欢阅读一些与美食有关的书籍,比如汪曾祺先生、蔡澜老先生的书。
或者是与美食有关的节目,比如《深夜食堂》等等,或者是做美食的小视频。
刚好,最近,有一本书让我爱不释手,它就是赵珩先生的自选集《一弯新月又如钩:赵珩自选集》。
一开始,看到书名时,我就对书名非常好奇,不知道为何赵珩老师会取这个名字。
后来,我终于在自序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赵珩老师时常会思念故人。
并且,在稚嫩时期,又时常想到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两句关于月亮的诗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那时,他并不懂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直到,后来,阅历渐增后,终于明白,无论那时赏月的人,还在不在,月亮都会按部就班的升起。
刚好,赵珩老师非常喜欢陈梦家先生某篇文章的题目《一弯新月又如钩》。
这本自选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忆饮食,忆风物、忆故人。
就像矮大紧指北高晓松,从小跟着外公外婆看了不少书,接触了不少文化圈的名人,最终也成为一名博学学者。
可以说,赵珩老师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他的出生环境,一个书香门第世家。
赵珩老师的曾祖父赵尔丰,是清末署理四川总督兼驻藏大臣,而他的曾伯父是赵尔巽,当时曾任清史馆馆长。
而赵珩老师的父亲赵守俨则是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
整本书,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忆美食部分,而让我记忆最深的一篇文章是老麦的粽子。
北京的粽子和广东人吃的粽子是不一样的。
北京人用的是苇叶包的,而广东人的粽子则是用真正的粽子叶包的,而且还有很多种不同的口味。
老麦是广东人,个子特别高,他每年会出现两次,一次是端午节前,一次是春节前,但大家仅仅知道,他叫老麦,却不知道他的全名是什么。
他每一年会在这2个约定的时间,把做好的粽子送上门。
而老麦也是个颇为自信,以及认真的人,他认为自己做的粽子就是最好吃的,不允许任何人评头论足。
我想,这大抵就是当你很认真的做一件事,并且相信自己的手艺,而且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便无法接受其他人的评头论足吧。
而且,老麦从来不会去推销自己的粽子,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粽子卖不出去,也不愿意多收人家一分钱,零头也要找清楚。
老麦的粽子,也是赵珩老师最喜欢的美食之一。
只可惜,在1963年的端午节,老麦没有出现,到了春节,也没有出现。
自此,赵珩老师再也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广东粽子了,至于,老麦究竟是不是回广东了,还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得而知了。
我想,如果老麦知道,这么多年了,还有人对他的粽子念念不忘,他定会欣然一笑。
有时候,我会思考,究竟我们在怀念一个人时,是怀念他做的美食呢?还是在怀念他留下的气息呢?
我想,都有吧。
而之所以,赵珩老师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广东粽子,大概是因为再好吃的粽子,也吃不出当年的感觉,以及老麦的身影了。
合上手中这本《一弯新月又如钩》,我的脑海里一时间被各种美食填满,嘴里却念着两句词人郑板桥的诗词:
“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细细琢磨这两句诗句,扑面而来的是鱼头的香味。
在月夜之时,坐在江边喝上一盏小酒,看着在一旁熬煮鱼头的美人,实乃人间清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我是吴呱呱,自由撰稿人,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多平台原创作者,我在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着。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为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