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三要素 : 沟通的主体、 沟通的对象, 沟通的产品。
在这个框架中, 沟通的主体和沟通的对象之间的链接是 关系。
沟通的主体和沟通的产品之间的链接是 内容。
沟通的对象和沟通的产品之间的链接是 需求。
记住了这个底层模型,我们销售做沟通时就有了定理和公式。
(1) 首先是内容维度。 内容的表达有故事思维,结构思维, 批判思维。
内容维度的重点是主题意识要精练,要清晰。
我们可以按时间,逻辑(因果、分类、结构要素)两种方法来精减主题意识。
除了精减主题意识,我们在人际沟通中常用到的还有总结意识。这个很关键,因为我们沟通中常常会偏离主题。
一个合格的表达者,能够把自己要沟通的主题意识精简的输出, 得到对方的反馈,然后给出总结性结论。
(2)其次是需求维度。 需求有两种方法探问需求和建够需求。
产品再好,但是不能和沟通对象产生需求的链接,还是卖不出去。
人的需求有多种,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分五个层次。
最底层的是生理需求(衣食住行等),然后是安全需求(人身,财产,职业,健康,道德等),再往上是爱和归属(包括友情,亲情,爱情),再网上是 尊重(尊重,自尊,成就,信任),最高层是自我实现。
探问需求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达到了解客户需求背后的真实需求。
比如男人在情人节给女人买花,是爱的需求。 男人买的不是花,买的是女人的爱。
当然,需求可以在不同层次之间迁移。
还有一种寻找需求的方法是给客户建构需求,这个是更高层次的沟通。
你可以通过建构需求,在客户和产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最后一个链接是关系维度。
现在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重关系,重人情的社会。
关系融洽,就是你满足了你的沟通对象,某种深层的心理欲求。
把关系还原为需求,这是我们理解关系维度的一个重要方法。
关系不好,就是你没能满足对方的一些心理欲求和关切。 这里所说的的心理欲求和关切,不是理性的清楚的直观需要,比如说钱,职位等,而是更细微的、更幽深的,蛰伏在潜意识深处的心理需求-----对被赏识的需要,归属连接的共鸣,自主权的彰显,角色和地位的尊重等等。
沟通中我们常用的三个动作,或许能帮你更好的处理关系中的细节。
第一个动作是碰面时尽量赏识别人;
第二个动作是对话时发现共同点,比如穿一样类型的衣服,举止动作一致等。
第三个动作是如果是给反馈和建议,尽量把选择权给对方,这样对方更容易被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