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儿童》

打卡书籍:《互动还是干扰》

打卡页码:P27—P52第3章

“了解儿童,为高质量互动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内容摘要:

1.教师越了解儿童提供的支持,就越符合儿童的需要,儿童之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会越有效。

2.教师不一定总能知道要做什么,但要回应幼儿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并且给予他们所需的关注。

3.如果一个儿童相信别人不仅关心他,而且关心他的家庭和他的过去,他就更有可能觉得自己很重要。

4.脆弱的儿童通常更关注自我保护,而不是学习。

5.如果教师在设定对儿童的期望时,没有把家庭环境或儿童的日常生活因素考虑在内,那么能够有效拉近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和儿童轻松自然的互动的细节将不再触手可及。

6.文化围绕着我们,其中那些微妙的、心照不宣的、习以为常的事件和行为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双眼,双耳和心灵去观察及体会。

7.了解儿童意味着了解他们以前的经验,这些经验塑造了他们作为学习者的形象,影响了他们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8.创造与儿童共享的经验是教师的责任。

阅读心得:

文章主要讲了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的哪些信息。其中包括了儿童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儿童的文化和社区背景、儿童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这三个方面。 读了这一章以后,有很多共鸣的地方。同时也对平时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困惑进行了解答。例如在了解儿童的家庭背景和经历时:书中提到我们在理解儿童的时候,要把儿童看成独立的个体,因为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经历和成长环境,以及在父母耳熟目染下形成的独特性格。如果我们只用自身的标准去评判儿童以及他的家庭,那么我们很难和孩子形成亲密的关系,也很难形成有效的互动。就好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面提及了五大领域的各项指标,我们不能把它作为评价孩子的一个标准或者手段。在给孩子设定期望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生活因素。这样子在给孩子设立期望时,我们的设立目标才不超出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也可以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在文中提及到儿童的文化和社区背景时:其中提到了现在的家庭环境。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小区,但是基本上连邻居都不一定认识。有可能在同一个小区,大家只不过是路过点个头而已,但是有些社区它就像一个大家庭,彼此都会共同的承担、维护彼此的利益和责任,那其实这些社交圈子和社交方式也会决定儿童如何与教师以及同龄人进行交往。家庭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也已经构成了一种学习的文化,书中还提到儿童在家里所经历的一切都会以某种的方式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叫做“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由此可见家庭对于每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梅多斯说过:“没有起点,把起点设的过高或者设置的起点会导致错误的努力方向,这些都会阻碍儿童的学习。”作为教师,如果我们了解知道每个儿童的已有经验,我们就更容易去设置我们最有效的学习起点以及活动目标。这让我联想到幼儿园的课程,现在我们都非常主张生成课程。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发现儿童的兴趣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当生成课程进行一半的时候,有时候会无法继续发展下去。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教师缺乏对孩子们已有经验的了解,不知道在活动中如何去回应和支持儿童的学习,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对于孩子的家庭环境并不是十分了解。书中提到教师家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家庭生活,了解儿童的宠物、家庭成员的名字、以及儿童在业余时间做什么、家里人在哪里购物等等生活的各种细节。我们同样也会每一学期进行家访,但是我们家访的内容主要都聚焦在儿童身上,忽略了儿童家里的成员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儿童是非常喜欢和老师谈论他自己和他们的家庭,如果老师前期对于儿童的家庭生活有所了解,那我们就可以积极、敏锐地跟随儿童的思路,谈话也会进行的更加深入。这让我想起了班级的一位男孩子,有一段时间这个男孩子情绪非常低落,但是平时他在班上是一位十分活跃的男孩。后面跟妈妈沟通,发现原来爸爸妈妈正在吵架,面临可能会离婚的风险。当时我确实不知道怎么跟爸爸去交流,也在纠结到底要不要跟爸爸说这个问题,最后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我还是选择了跟爸爸进行沟通,当时爸爸非常避讳跟我谈这个问题,但是当我把自己的态度真诚的和家长说了以后,爸爸也非常坦诚的跟我说了目前家里的一些面临的情况,最后我还是鼓励爸爸妈妈,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尽量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吵架,也尽量不要轻易分开。我想家长有所顾忌,可能是怕老师把这些信息泄露出去,所以文中也提到教师对于家庭的一些信息,应该保持敏感和尊重。最后班级的这位孩子父母是否分开,我并没有再去问,但是这位男孩子却恢复了往日的活跃。

    文章最后给我们分享一个案例研究,他们调查了四个三岁的儿童在家中和游戏小组的表现。发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家庭互动呢,他们都涉及到了过去共同的经历。在分享环节呢,孩子也能够根据母亲的提示进行完整的表达,但是在游戏小组分别表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少说话。这个研究就能很好的解释,在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中幼儿的游戏回顾现状。有些孩子他可以非常连贯的说出今天自己的游戏体验,而有些小朋友却结结巴巴要说半天或者有些孩子不敢说。如果今天参与观察的这个老师和参与游戏的孩子他们有着共同的游戏经历,我想这位分享的孩子,他一定能够说出他的游戏过程和游戏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解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