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2

摘抄

【原文】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①?”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题解】

“一以贯之”,是非常重要的治学思想和方法,也是孔子学问渊博而又能融会贯通的根本原因。这里孔子并未说明“一以贯之”者为何,但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有人苦学而无所成,是因为不能将自己零散的知识用“一以贯之”的东西来加以整理,形成系统,故越学越陷入困惑之中。

【注释】

①识(zhi):通“志”,记住。

②一以贯之:即以忠恕之道贯串着它。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赐呀,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并能记住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把它们贯穿起来。”

//我的感想//

联系一下《非暴力沟通》,“一以贯之”和非暴力沟通也能联系在一起?我觉着是的啊,和“底层逻辑”联系一下(最近总是被“底层逻辑”这个词所提醒,书没有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的重要性是必须的是一定的,“习”却更是学后必不可少的环节,按照自己现在的理解,应该是学到后来会发现其本质根本是一个中间架构,其它都是围绕这个中间架构的外在表现。所以是“一以贯之”。

这整个儿是“底层逻辑”的意思吧?

非暴力沟通呢?

非暴力沟通“说事实”“谈感受”“讲需求”“提请求”中“讲需求”是真需求,是全人类都有的需求,这个需求就是去挖掘其表现背后真正的本质需求。

比如,孩子说需要一部手机(以需要手机打游戏为例子),这个手机并不是孩子真正的本质需求,至少可以这样想,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手机(打游戏),这不是全人类都需要的东西,那这个表象背后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呢?

根本本质的重要。《论语》的伟大啊,现在高科技下的研究成果好像是证明着孔夫子两千多年前观念的正确性,

孔夫子是怎么做到的呢? 是“行动”?是“一以贯之”?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