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 | 聪明人多还是蠢人多?

【原文首发工号:格物致知院 】 作者:莫黑

1,大哲托尔斯泰有一个段子: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做不喜欢的事。“因为其他人都这么做。”他回答。“不见得其他所有人都这样吧,我就不这么做,还有其他人也不这么做。”“不是所有人,但很多,大部分人。”“但是请告诉我,什么样的人多些?是聪明人,还是蠢人。”“当然,蠢人多些。”“既然如此,你这样做,是在步蠢人的后尘。”

只要周围所有人过着恶劣的生活,那一个人就很容易适应最坏的生活。

许多人也许会疑惑,我为什么孜孜不倦的把自己最新的学习体会分享给大家。比起用知识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我更希望所有关注我的朋友能够成为认知道路上的一环,从单纯的粉丝,变成读者,变成共同学习的同伴。完成“认知”进化到“认智”的改变,一起实现自我发展路上质的跃迁。

2,最近我和一位大学教授品茶,他很感叹现在书香门第都培养不出受到教化的好孩子。深问下去,原来他有位同事,夫妇二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最近却为刚满20岁的儿子在看守所里度过了一个寂寥的生日。这个年轻人在上大学之前,都是邻里称赞的好孩子,不仅是当地最年轻的奥数冠军,体育也很好,18岁就收到国外一所知名大学递过来的橄榄枝。

问题发生在他大学前的暑假,当时他阔别一直就读的重点高中,进入留学预备班。预备班里鱼龙混杂,不少是因为家境的纨绔子弟,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他一下子从紧绷的精英状态,转变成泡吧,逃学,甚至彻夜不归,因为大好前途已近在眼前。在此期间,他的父母并没有缺席他的生活,反而督促鼓励,既给他留足学习的空间,也没有放松对他的要求,但仍然阻止不了在朋友的影响下铤而走险接触毒品。

教育界有一项最新研究颠覆了父母对孩子做榜样的影响力:父母的行为影响孩子对大事上的判断,而身边的朋友决定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你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3,说这么多,我是想提醒读者们,无论你正走在创业路上,还是人在职场,不要去抱怨自己父母和出身的不公平。我屡次说过,未来的时代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但同样处处充满机会,但你是否能把握这个机会,让你从被算法和人工智能服务的失去思考能力的人中间脱颖而出,就要靠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不败的信念。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车轮下》里写道:“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候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4,人在做一件事时,不是为了自己的肉体,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灵魂,而只是为了博得人们的赞许——是这个时代人们生活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我认为,只有站在顶端,才可以看到真正的世界,我们可以从找到顶端开始做起

如果你对某项专业技能感兴趣,可以从本地查找相关讲座,抽出周末时间去聆听和学习最顶尖的研究者怎样输出知识。我有个习惯,我会在讲座上记下打动我的知识点,在讲座结束后,带着自己一半的理解询问主讲人,补上另一半,将自我认知和事实连贯起来。如果你经常参加各种讲座,你很容易发现,这些讲座的学习者很可能是同一批人。你甚至可以带上你的问题同这些人进行知识互联,这个和别人共同学习的过程可以影响你未来的交友观,逐渐将不符合这个观念的人从你的朋友圈中剔除。

我们的时间非常宝贵,如何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是一门需要经营的艺术。我从5年前开始就拒绝任何应酬,因为我在很早之前就培养一种意识:与其出卖时间做无用的交际,不如把“积累自我资产”为目标,与高手同行,才能走的越来越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知录 | 聪明人多还是蠢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