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暂缓惩罚

这几篇文章包括今天即将分享的故事,都是在透过一些例子,让大家看到如何爱护儿童敏感的心灵

让我们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在处理这些所谓的问题儿童时,既尊重界限,却也有弹性,对孩子理解、体贴,都是需要我们学习并且时常警示自己的。

书里说到了一个所谓的不可救药的孩子,经常会被周围的人谴责,还会引起周围人的愤怒。

他最初转到苏霍姆林斯基学校,刚好遇上文艺晚会,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他一边看一边学猫叫,导致大家都没有办法好好练习,老师只好不允许他去看文艺节目。

之后为了整个集体不被他影响,老师甚至不让孩子们接近他。

可越是这样,他就越想要去展示他的机智和敏捷,经常想出各种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引人注目。通常这些方法都会给别人造成困扰,甚至可能出现严重事故。

在一次五一节活动时,照常被排斥的他,不但用羊脑袋把自己装扮成可怕的怪物,吓唬其他小姑娘,更把森林篝火晚会所准备的干树枝给点着了。

苏霍姆林斯基这时候开始反思出现这样的事,老师有责任,他更有责任。

因为大家都忽略了,这个孩子积极要求参加各种活动而又难以满足的强烈愿望,忽略了他因为老师对他不信任,而采取的虽然不可原谅但却十分合理的强烈反抗

我们总认为孩子做的某些事情非常过分,死死盯着这个行为,却不去看他背后的动机,这其实也是我们教养人的工作失误。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决定暂时延后对他错误行为的惩罚,因为如果仅仅采取惩罚的措施,就一定会让他进一步脱离班集体,还有可能引起他再一次某一些愚蠢的、不理智的行动来表示反抗

于是跟同学们商量之后暂缓惩罚那个孩子,他也愿意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

在那几天里,他都在认真完成最重、最没人愿意干的活,就这样渐渐参与到了集体生活当中去。于是他旺盛的精力开始被引导到干好事而不是干坏事上来。

一个月以后才宣布了对他进行的惩罚:一个星期不得参加学校任何活动。

因为他已经融入了集体,同学之间都已经产生了情感联系,那个孩子感觉到很难过,也很想念,其他孩子则对他非常同情。

就这样在等所有人感情平静下来之后,深入思考和仔细斟酌的决定,每个人都更容易接受。

正如书中所说,其实孩子很多时候所犯的错误并不大,几天以后我们就会觉得当初进行惩罚是错误的,甚至是可笑的。我自己也常常会有这种感觉,所以就要不停的去提醒自己:不要在当时就冲动行事

如果所犯的错误确实应该受到惩罚,那么过一个星期以后,我们还是会认为非惩罚不可,为时并不晚。即便是这样也要对他采取同情的态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暂缓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