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倚龙的读书俱乐部”关于《心理学百科》第三模块“心理治疗”流派解读的第1讲。
今天这一讲,我们要来讲讲大名鼎鼎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其实,但凡知道一些心理学的人,都应该或多或少听过“弗洛伊德”这个名字,“潜意识”、“性本能”这些名词。
大家对弗洛伊德和他的理论,都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感觉,但具体是什么,脉络是怎么样的,又说不太清楚。
那么今天的这篇文章,我就来给大家打通任督八脉,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系统地给大家讲一讲弗洛伊德。
总的来说,弗洛伊德的理论,简单概括起来,就是:
“两组概念+一个方法”
所谓两组概念,指的是:“意识、无意识、前意识”和“本我、自我、超我”;
而一个方法,指的是:“精神分析治疗”。
下面,就来依次介绍:
一、意识、无意识、前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灵由意识、无意识、前意识组成。
其中,“意识”是能察觉到的、表面的;“无意识”是不能察觉到的、潜藏的;“前意识”是意识、无意识的一点点重叠部分。
并且,无意识控制着意识。
看过电影《泰坦尼克》的朋友,应该会有印象,泰坦尼克号巨轮沉没,是因为撞击了冰山。
当时,船员看到远处海面上有冰山,想再掉头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海面下的冰山是巨大的,具有杀伤性的。
海面下的冰山,摧毁了巨轮。
对于冰山的这些属性,弗洛伊德有句名言:“心灵像一座冰山,漂浮在水面上的只有七分之一。”
他把“意识”比作了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而把“无意识”比作了隐藏在海面下操控着整座冰山的巨大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因为“无意识”如此强大,所以那些“意识”承受不了的痛苦和欲望(比如童年的创伤、对兄弟的老婆的爱意、儿子对母亲的爱意),就储存到“无意识”中去了。
二、本我、自我、超我
之后,在“意识、无意识、前意识”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又将心灵划分为一种新的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这个结构,可以用社会关系来比喻:
1.本我:可以比作“婴幼儿”,具有原始冲动,每个愿望都要马上满足,满足就笑,不满足就闹;
2.自我:可以比作“成年人”,能认清现实,知道人生很无奈,不能拥有我们想要的所有东西,有责任感;
3.超我:可以比作“道德和法律”,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良知、罪恶感、羞耻感。
另外,自我还是本我的“监护人”。自我需要引导本我,并尽力找寻合理的方法,来满足本我的愿望。
三、精神分析治疗
弗洛伊德认为,人之所以会表现出痛苦,是因为无意识中有太多被压抑着的痛苦和欲望。
这些痛苦和欲望的力量互相冲击,最终导致了各种心理疾病,如非理性的恐惧和焦虑、癔症、想象的疼痛、偏执、妄想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的原理就是通过谈话、解梦、口误等方式,让病人意识到这些原本潜藏在无意识中的痛苦和欲望,使冲突和压力得到释放、宣泄。
“谈话”的具体步骤是:
1.病人躺在沙发椅上和治疗师谈话;
2.治疗师倾听,找其中的线索,解析病人的冲突根源;
3.多次进行谈话,一次谈话可长达几个小时;
4.每周进行几次,持续几年。
“解梦”就是分析梦、解读梦,而弗洛伊德的代表作就是《梦的解析》。
比如,弗洛伊德认为,很多人都做过全身裸体的梦,这种梦就来源于童年的记忆。
关于很多人做裸体梦的现象,在美剧《老友记》中也被描述过:钱德勒说自己做了个裸体的梦,其他人都说,他们也做过。
而钱德勒认为他做这个裸体的梦,就是因为童年的阴影。
“口误”就是脱口而出的话,能反应内心的真实想法。
四、总结
今天,我们开始了第三模块“心理治疗”流派的学习。而第一讲,我们就介绍了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理论和贡献,归纳起来是:两组概念+一个方法。不知道大家记住了吗?
最后想说一句,弗洛伊德的思想,虽然在后世有很多争议,很多人都认为他太过于主观,不科学,也无法得到证实。
好像什么症状,在他那儿,都可以归结为潜意识、童年创伤。
而且,他的“精神分析治疗”的疗效也没有特别显著,而且有耗时。
但是,毫无疑问,弗洛伊德的思想是先锋性的,并深远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心理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