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孔子说,对于大禹,我是无可非议的了!帝王治天下,做得再怎么好,总有可非议的地方,而对于大禹,真是一点也挑不出他的毛病!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自己饮食很菲薄,而对天神、地、祖先的祭祀非常丰盛。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衣服,是日常服装。“黻”(fú),是祭祀礼服围在前面遮蔽膝盖的围裙,用于跪拜。“冕”,是礼帽。大禹平时所穿的衣服非常简陋朴素,但祭祀的礼服却非常华美,毫不吝啬。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人民能住上房子了,他自己的宫室却很低矮简陋,仍然致力于农田水利。

“禹,吾无间然矣。”大禹啊!我对他真是挑不出一点毛病!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内容。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说的就是人才的重要性,作为一个领袖建立一个核心队伍的重要性。

舜有五个贤臣,能臣,天下就大治,这五个人分别是:大禹、稷、契、皋陶、伯益,各司其职,互相协作配合。

周武王有十个得力干将,有:周公旦、召(sháo)公奭(shì)、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公适、邑姜。

有这些能人的倾力帮助,周王朝开创了800年的基业,打下了牢固的根基,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文王是一个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在他身上挑不出毛病。他已经占领了天下三分之二,依然恪守臣子的本分,实在是让人佩服不已啊。

说的就是文王有其实而不得其名,有这个实力,我不去坐这个位置。到后来武王的时候,纣实在是太过分了,这才推翻了他,建立了周王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泰伯篇的最后一章,这一章也是评价一个人或者说是歌颂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大禹治水里的大禹。

上上一章,有舜和禹同时被表彰的,那这一章里是单独表彰禹的。

先看原文。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大家看这个句式,挺有意思。就是孔子感叹先下结论,大禹我对他没有意见啊,挑不出毛病啊,是我心中完美的偶像。然后举例子怎么来说明呢?

一个是菲饮食,一个是恶衣服,一个是卑公室,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最后又下了结论,你看吧,我有理有据,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禹就是挑不出毛病。

像不像我们演讲训练营里常说的一个结构,叫做总分总。先提出观点,下面进行分段论述,最后进行总结,不过这里的鲜明的观念和最后的点是一致的,好像一篇非常优美的议论文,演讲稿。

吾无间然矣。这个间,其实就是缝隙的意思。其实引申为缺点,可非议处。

大家听说一个词吗?吹浮土,找裂缝。就相当于吹毛求疵的意思,就是我怎么找我都找不到大禹的毛病。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人来讲,特别是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来讲,往往是他既有好的方面也会有坏的方面。但对于禹来讲,我就是找不到他有什么缺点,怎么找也找不到!可见大禹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

下面从三个地方来说明。

第一个菲饮食。说的是大禹在饮食上并不在意,没有特别要求,吃的很简单,很菲薄。引申就是在个人上、享受上、个人的物质条件上不讲究。

他真的不讲究吗?不是的,对公事上他却非常的重视,什么是公事呢?就是致孝乎鬼神。

也就是对天神,对地神,对祖先的祭祀却非常的丰盛,祭祀时用的东西都是非常好的,是很丰盛的。这表达什么呢?是对祖先,对鬼神,对天的一种敬。

大家都知道,祭祀活动无论是敬祖先还是敬鬼神,它其实是一种信仰,这是一种政治活动,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其实塑造的是大家的共同的价值观。

通过祭祀,表明我们有共同的祖先,上天有神明在看着我们。我们要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本本分分做事,不能对不起祖先,也不能做出人神共愤的事情。

这就是公与私的区别,于个人我可以简单再简单,但对于公事,我要尽力再尽力。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衣服,是日常服装。“黻”(fú),是祭祀礼服围在前面遮蔽膝盖的围裙,用于跪拜。

冕,大家都知道,就是礼帽,头上戴着帽子。有重大活动的时候穿的正装,正装上的帽子要戴整齐,因为过去他不理发,头发长啊。

大禹平常的时候穿的衣服其实很简陋,甚至有点破烂吧。

就像我们说建国以后的毛主席和周总理、朱老总他们,穿的衣服、内衣都是缝缝补补,有的一件衣服穿了几十年,补了多少次,除了补丁还是补丁一样,对于个人来讲,不在于享受,不在于舒服。

但是他参加祭祀的时候却非常的正式,有专门的礼服,沐浴,斋戒,更衣。把最好的衣服拿出来穿,以表达对祖先和对神明的恭敬。

第三,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这里面沟洫是田间的水道。

《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

这里的九夫为井,我也没搞明白到底啥意思,大家知道就行了,就是一种水利设施吧。

沟要浅一点,宽四尺,深四尺,洫,就是宽八尺,深八尺,就相当于是沟四倍了。这里说的是,大禹治水,我们多次提过哈,大禹的最大功绩就是治水,而治水有多重要?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

因为在尧舜禹生活的那个年代,不像咱现在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那个时候是大水时常泛滥,一旦泛滥,老百姓都没地方呆。庄稼不能种,没饭吃,没地方住,随时被洪水冲走,环境是非常恶劣的,水不治,国家就无法太平,老百姓无法安居乐业。

他们要么是住在山洞里,要么就跟鸟一样在树上住,打个盹,你想想,这个日子怎么过呀?

大禹治理山川,挖掘沟渠,完成了治水大业,让人民能够盖上房子,安居田间又有沟洫,以备水旱,灌溉农田。老百姓能够住上房子,稳定生活,不用担心被洪水冲走了。

这是很了不得的!大家知道吗?我前几年看小说,就是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那里面就提到,就是时不时就会发大水,一旦发大水,特别是河南一带,中原地带,容易受水患,老百姓要么被淹死,要么去流浪,四处去乞讨,凄惨不可比。

而且黄河十年九泛滥,泛滥的时候特别多。黄河那么凶猛,可以说是在封建时代,大家都很畏惧。

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毛主席,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大兴水利。现在我们农村都知道,原先那些沟渠,基本上都是我们小的时候,兴修的水利,才让黄河不再泛滥,老百胜种农田,旱涝保收。没有了水患,老百姓的日子就过得非常好,这是一个大的功绩!

大禹在他治水期间,有三次有机会路过家门,其中有一次他的儿子出生了,他都听到他儿子呱呱坠地,啼哭的声音,他都没有进家门。

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考虑怎么样能够把这个水患治理好,造福于天下老百姓。而他在位期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水患,兴修水利,以保长治久安。

所以最后一句,孔子在讲完以上三个方面以后,又回到了开头的感叹。说:大禹啊,我对你真的是挑不出一点毛病来。你就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崇高的圣人。

可见,孔子对大禹给了多么重要的评价,多么崇高的评价。

史书上说,大禹克勤于国,克俭于家。就是君王为天下之主,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治理国家上了,天下为公,为大家、人民大众着想,没有一点自我享受的念头。

而对于自己的家,对于自己却要求极高,特别简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吃的不好,穿的也不好,住的还不好。

据说,他住的地方就是个茅草屋,上面连瓦都没有,当然,那个时候可能也不会有瓦。门前的地,也是都是泥土地,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不像后来皇帝都是深墙大院。

大禹克勤克俭,不在乎自己的物质享受,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这样的人不完美谁完美呢?

时间眼看就到了,我再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大禹的功绩。第一就是治水,这是他最大的功绩。第二是开凿龙门。第三是召开涂山大会,就是在涂片开诸侯大会来检讨自己的过失。这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第四是铸造九鼎。

上一章说过,说禹定九州,而九州又各自筑了一个鼎,作为代表。这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雍州。

这九鼎,分别是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凉州鼎,雍州鼎。

其实这就象征着国家的政权。

禹后来死后,被葬在浙江绍兴,有个大禹陵,我在九几年曾经去过,拜过。

好了,这一章时间也到了,我就不再多说了,总而言之今天这一章是泰伯篇的最后一章,从明天开始我们就学习第九篇《子罕篇》了。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复习一下这一篇21章所学的内容,让我们对像泰伯,像尧舜禹等历史人物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知道他们为什么伟大,为什么那么厉害?然后我们心里面是不是也可以古圣先贤为榜样提升自己呢。

好了,明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九篇子罕第一章。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关于这一章,有歧义,那歧义到底其意是什么呢?我们明天再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