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笑谈》解读

《动物笑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是《所罗门王的指环》中最后欢迎的一部。作者认为如果有对自然生灵的敬意和同情,便能和周围的动物们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真正融入它们的种群,甚至不惜为野生动物朋友作出巨大的牺牲,完全无需借助所罗门王的魔戒,便能与动物心灵相通,倾听它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文章语言风趣幽默,叙述的几个场景十分有趣,包含着对动物、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作者豁达洒脱的个性。这是作者通过文字所表达出的对生命的尊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由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概括文章中叙述的几个场景,体会侧面衬托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多角度体会文章生动活泼、富于幽默感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关爱动物,并与动物和谐相处。


文章题目为《动物笑谈》,那作者谈论的是动物的哪些“笑”处呢?


首先,文章第1段、第2段提出“我”很少笑话动物,因为“因为我们自己做的事也像动物一样荒唐可笑,我观察到动物的奇形异相,往往会升起一股惊奇的笑意” 。这让我们思考,我们有笑话动物吗,是如何笑话动物的呢,而作者又为何很少笑话动物呢,那作者到底有没有笑话动物呢,这都让我们在问题中想要阅读下去,去看看谈了什么“笑”呢。


在第3段、第4段中,作者提出动物的确有可笑之处,还举出了“我” 曾经笑“periophthalmus”两栖鱼的状况。但是这是因为“当时这条鱼的模样之所以引人发笑,也是因为它像人而已,与它本身的形象无关” ,“我”笑的实际上不是动物,那到底什么引人发笑呢,在文章以下段落中,很好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第5段到第7段中,写出“我”研究动物的行为可笑——学母水鸭的叫声,让小鸭子跟着自己走,自己也蹲着走。还说出“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这样的话语。作者虽然这样说,但是这更让我们明白“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的文章中心。


在第18段到第30段,作者详尽地描述了因鹦鹉而引发的趣事。第一件是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第二件是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第三件是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我”险些因为第一件事而被送进疯人院,“我”认为鹦鹉的行为太像人的恶作剧了,所以“我”才会生气。然而作者的这些行为可笑吗?不,我并不认为可笑,我反而更加敬重他,被他为了探究真理而忘我而献身的精神所感动,这不仅不可笑,还值得敬重!


在语言方面,我节选“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这两句,语言风趣,并具有修辞性的语言,都体现了作者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同时还让我们看到小鸭子的可爱形态和可可的轻盈敏捷。


在描绘动物时,作者使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如“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做一堆,背心上的做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做一堆。”这段文字,通过“我”的见闻,从侧面写出了“可可”的调皮、淘气。


文章中众多的故事,每每读到,都会令我们发笑,“笑”贯穿了全篇,是从动物引发的人的行为可笑的角度切入,显得新颖有趣。然而,动物之所以可笑,是因为它的行为像人;为了追求真理,作者有时候可以委屈自己,人如果能像作者那样融入动物中,会与动物产生与家人一样的感情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动物笑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