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鲁迅,除了弃医从文,居然还是民国顶级的平面设计师?

作为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鲁迅的大名,提到他就想到他一系列的头衔: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但很少有人知道,鲁迅还是民国当时知名的平面设计师,不然八大美院中为何有一所叫“鲁迅美术学院”呢?本文就再来简单捋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早年经历

1881年,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幼名阿张,学名周樟寿,后更名为周树人,父亲叫周伯宜,秀才出身。父亲周伯宜因过量饮酒后又被庸医耽误病情,年仅36岁便去世了,当时的鲁迅15岁还在三味书屋读书,这也是当时他选择学医的主要原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写道“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年少时期的鲁迅已经对艺术既有热爱也有天分了。

在三味书屋后,鲁迅先后在南京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求学,毕业后在1902年公费去日本学习哲学与文艺,两年后转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如今的日本东北大学)学医。

再后来便是大家熟知的“鲁迅弃医从文”了,大致内容为:在校期间某天学校组织大家观看日俄战争宣传片,其中有中国人为俄国人做间谍被处决的镜头,没想到引起在场学生的讥笑,身为中国人的鲁迅感觉非常气愤及自尊受挫。他开始觉得学医的意义不能救助中国人,而应该在思想上去着手,于是改而从事文学创作及翻译工作。

从文学到美学

在“弃医从文”后,鲁迅在文学领域创作了大量佳作,但这些大家都了解大概,所以本篇重点介绍他在美学领域的经历。

在1912年,鲁迅应蔡元培邀请,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直到1917年,他做的主要是抄古碑、校对古籍等,这些经历大大提升了他对美学的理解和审美的格局。

1913年,鲁迅受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之邀参与了民国国徽的设计,但他并没有进行图案绘制,图案是由钱稻孙进行的绘制,鲁迅则负责撰写设计说明,就是当下VI提案的设计理念。

1918年,鲁迅再次接受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邀请,进行了北大校徽设计,从如今还在使用的北大标志,就可看出他优秀的字体设计能力!

你以为鲁迅仅仅就是平面设计师了吗?他还做过建筑设计……

1924年鲁迅在搬到阜成门居住时,亲自操刀对自己居住的四合院进行了改造,自行设计了三幅改建平面图并采购材料进行监督施工。

封面与字体设计

鲁迅在平面设计上的发挥并不受如今“甲方乙方”的限制,因为他的作品大多是受可信之人的邀请或者是为自己的作品进行服务。

从1918年4月开始的《狂人日记》到1923 年的《呐喊》封面设计,鲁迅一直在走简练、朴实的平面风格。

在字体设计方面,可以从他其他的作品来看,如《奔流》、《小彼得》、《小约翰》、《萌芽月刊》、《朝花夕拾》及《艺术论》等,这些书鲁迅都亲自进行了创作或译作。

在当下看来,这些设计可能水平一般,但这些设计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你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打算用PS、AI进行创作?那你穿越的年代很近啊!

无论是文化还是艺术,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积累的过程,正是前人的积淀,我们才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人是值得尊敬的,而鲁迅虽然未必是中国平面设计的开创者,但肯定是先驱之一!

新兴版画之父

版画即木刻,指在木上刻图画的艺术或方法,主要是指在木料断面上刻制图画以供印刷机拓印。在百科中,关于版画是这么描述的: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在西方,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伦勃朗则把铜版画从镂刻法发展到腐蚀方法,并进入到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世纪。

据统计鲁迅一生收藏的版画高达2000幅,并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推动“新兴版画”在中国的发展,如编印翻刻了《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等。

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实际中的文化、艺术创作,鲁迅都在中国近代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其说他是单纯的思想家、教育家或者平面设计师,我更愿称之为“宝藏男人”,你觉得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文豪鲁迅,除了弃医从文,居然还是民国顶级的平面设计师?)